藝文

阿爸的姿態與角色

報新聞/編輯部 在這張由《GLASS Man》拍攝美國演員 Taylor Napier 的封面。 Nap...

「藝」起起義 女權與藝術的距離?

文/袁青 藝術家Kiri Naam Greene 的創作視角,尤其耐人尋味的是,隱約可以看出潛藏著女性藝術...

藍曬法(cyanotype) 布滿感光的紙面, 看到似真又浮的回憶。

文/袁青 小時候曾看過工程師老爸,帶著工地建築「藍圖」回家。但這樣好久好久沒有過的情景,居然在藝術中又浮現...

文明枷鎖

文/袁青 是的,這組幽默與荒誕的漫畫隱喻;揭露現代人活在科技中的困境。 →被手機鎖住的眼睛 象徵數...

陽光下,男人曬交情

文/袁青 陽光灑落、海風輕拂,這不是伸展台,而是英國鄉間的男性日常。 深綠毛衣的沉穩,一抹焦糖皮革的溫熱...

人體字母

文/袁青 2023年,崔維斯·斯科特 (Travis Scott) 為《Pin-Up》雜誌拍攝了一組照片,...

《光的詩意》 下班了,下雨了! 在雨中,一切都迷濛了!

文/袁青 「矇朧」在 Philip Barlow 的作品中,其實可以歸類為一種延伸自「印象派」的當代光影主...

《神話鏡語》 面對你的潛意識 人與獸的交錯與分裂

文/袁青 法裔美國插畫家與藝術家Lou Benesch 以水彩筆觸構築出充滿對於「偶數」的寓意的畫中,沒有...

「藝」起矇眼? 不是躲貓貓的異數⋯⋯

文/袁青 一個在伸展台上行走,一個在畫布上沉思:當時尚與藝術共同以一種遮蔽視線的手法 「我選擇不看」! ...

明代文士茶再發現之烹蒸爐盞瀹茶

文/圖:吳德亮 明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有感於唐宋「煮茶法」或「點茶法」所用團餅過於勞民傷財,而下詔廢「團茶」...

《女紅新語》 密密縫、針針繡, 看見"女力"正在重寫藝術

文/袁青 「在記憶的織網裡,童年的臉永遠不會褪色。」 越來越多女性藝術家選擇她們最熟悉的"女紅";用...

《我在荒野做了一場夢》紀錄片 用行動守護生態

報新聞/記者蔡昀臻/台北報導 將近80歲的野地攝影師徐仁修老師,花了6年穿梭於沒有訊號的山林,從蘭花螳螂、穿山甲,到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