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哲偉專欄】日本有事,台灣必定出事

文/ 鄧哲偉 臺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近年東亞局勢的緊繃速度,已讓人明顯感受到情勢正從「可控風險」走向「不可逆緊張」。中日之間在東海的摩擦不再只是升溫,而是進入可能擦槍走火的新階段。釣魚台周邊艦機活動頻繁,日本加速強化自衛隊部署,中國則持續擴大海警與軍機的活動範圍。這些現象全都指向一個結論:東亞正走向不安全的未來。
許多台灣人依然把東海看成「與我無關」的對峙,但事實恰好相反。台灣與東海本就是一體兩面的戰略空間,日本一旦有事,台灣絕無可能置身事外。

日本海域一旦開戰,台灣就在戰區邊緣
台灣北部海空域與釣魚台、沖繩周邊連成同一戰略走廊。中國若對日本採取軍事行動,絕不會容許台灣成為美日的情報補給或支援平台。因此,北京必然會同步對台施壓,甚至直接封鎖台灣與日本航道,以確保戰略主動。換句話說,日本一旦開戰,台灣的安全情勢會瞬間升溫,這不是選項,而是地理決定的命運。

美日安保啟動的那一刻,就是台灣被捲入的那一刻
美軍在日本的基地是印太防衛網絡的核心。一旦中國攻擊日本,美日安保條約必然啟動,美軍勢必介入。美軍介入後,台海與琉球的安全線將瞬間合而為一。美軍動作增多,北京對台行動也會同步升級,自然使台灣海域成為軍艦與軍機的高風險走廊。台灣不需要聲明加入戰事,也不會被徵詢意見,美日安保啟動的當下,就是台灣捲入的當下。

航道封鎖的衝擊,遠比飛彈襲擊更致命
多數民眾以為「台灣沒被攻擊就沒事」,但真正致命的不是飛彈,而是航道。台灣七成能源、四成以上貿易,都要經過日本周邊海域。只要該區爆發衝突,商船避險、保險費飆升、海運停航,台灣的電力、工業供應鏈、生活物資,都會在幾週內出現缺口。也就是說,台灣不用被打,經濟就會先倒下。這種風險是真實且迫近的。

東亞三線緊張,都跟台灣有關
東亞三線同時繃緊,任何一點爆開都會牽動台灣,更值得警惕的是,東亞已經形成三條同步升溫的「戰略拉鋸線」。南海:菲中對抗持續升級。台海:解放軍壓力年年加大。東海:中日衝突風險快速上升。這三條線不再是各自獨立,而是牽一髮動全身。一旦東海爆開,台海和南海的緊張會同步加劇。對台灣而言,這不是國際新聞,而是生存問題。過去常說「台灣有事,日本必定有事」,但以目前架構來看,真正的現實是:「日本有事,台灣必定出事」。

與其寄望克制,不如提前準備
面對可能隨時爆發的區域震盪,台灣不能再抱持「東海是別人的問題」的幻覺。真正該做的,是提前做好準備:強化與美日的戰略溝通,確保在危機時不被排除。加速能源、糧食與民生物資的戰略儲備,避免航道被封就陷入停擺。強化關鍵基礎設施的韌性:交通、通信、醫療必須確保在區域動盪中仍能運作。提升社會對地緣風險的理解,放下「事不關己」的心態。
台灣處於東亞最敏感的節點,任何區域衝突都可能牽動台灣的未來。日本若有事,台灣一定跟著出事,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地圖與戰略共同寫下的現實。在局勢愈走愈緊的當下,台灣需要的是更清醒的判斷、更務實的準備,而不是寄望風暴永遠不會來。

%E9%84%A7%E5%93%B2%E5%81%89 3 1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原始新聞來源 【鄧哲偉專欄】日本有事,台灣必定出事 臺灣郵報.

author avatar
臺灣郵報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