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蔡富丞/綜合報導】設計不僅傳達美感,也能表達人權關懷,成為促進社會對話與改變的力量。國家人權博物館與韓國「民主化運動紀念事業會」及國家人權委員會合作,推出《民主的種子-人權海報設計展》,13日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開展。國家人權博物館副館長陳淑滿、韓國「民主化運動紀念事業會」科長金琴淑及副理金多慧、設計師聶永真、立委張雅琳、政治受難者前輩與家屬,以及多位獲獎設計師等關心人權與藝術議題的貴賓出席開幕典禮。
「民主的種子-人權海報設計展」源自韓國「民主化運動紀念事業會」推動的「民主海報計畫」,邀集全球50組藝術家創作100件作品,臺灣設計師聶永真亦受邀參與。本次展出他以「身體自主」進行創作,傳達「每個人都有活出自己的權力」,而尊重跟包容是對應而來的重要課題。這些海報在訴說歷史的同時,也記錄人民的勇氣與團結;不只是見證,更是持續至今的對話。
本次除展出韓國原計畫中的國際設計師作品外,人權館也與國家人權委員會合作,規劃「臺灣作品專區」,展出2022年至2024年「人權海報設計競賽」34件得獎作品,以及1978年戒嚴時期由黨外人士設計的《人權》海報(複製品),呈現臺灣在地脈絡。透過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創作,看見視覺語言如何參與民主實踐,並反映各地面臨的民主挑戰與人權威脅,進而開啟對話與合作的可能。
人權館副館長陳淑滿表示,「民主化運動紀念事業會」長期致力於保存韓國民主化運動的歷史,並積極推動民主教育,與人權館的理念與職責相符,雙方爰於2023年簽署合作意向書,促成今日展覽的開展。陳副館長希望透過這次的海報藝術,吸引異溫層朋友關注民主與人權議題,展開跨國及跨域的對話,進而共感民主人權的珍貴。
陳副館長指出,人權海報計畫首展在韓國國家暴力遺址「南營洞反共調查室」展出,作為海外展出第一站的臺灣則是在人權館這處不義遺址展出,這象徵國家暴力遺址在民主深化跟轉型正義工程的推動下,已然成為展示民主與記憶保存的人權教育基地。民主是人權的根基,而落實民主與人權普世價值,正是人權館職責。陳副館長強調,人權館未來將與更多國家開啟民主與人權議題的交流與合作。
「民主化運動紀念事業會」代表金琴淑科長表示,民主化運動紀念館場址過去是拷問政治犯的地方,如今則轉型為民主場所,並在今年6月開館推出這檔海報設計展來回應目前全世界對於民主的諸多關心及擔心。她很高興也很榮幸能藉由此次展覽與臺灣的朋友及受難者前輩們見面,更期待這個展覽能持續在全世界生根、成長、茁壯與開花。金科長特別提到這星期六(15)將有一場「記憶傷痕,展望未來」講座,歡迎對於韓國民主化運動感到好奇的大家踴躍參與、現場交流。
「民主化運動紀念事業會」長期致力保存韓國民主化運動歷史,並於今(2025)年成立「民主化運動紀念館」。該館現址前身為惡名昭彰的「南營洞反共調查室」,無數民主運動者曾在此遭受酷刑逼供,電影《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中,學生朴鍾哲遭虐致死事件即發生於此。如今,這座象徵國家暴力的建築在該會努力下蛻變重生,成為孕育民主與希望的象徵。
《民主的種子-人權海報設計展》展期自即日起到明(2026)年4月6日,本周六(15)將舉辦2場專題講座及1場海報創作工作坊,邀請觀眾一同參與,深化理解並促進跨國交流。「記憶傷痕,展望未來:從韓國南營洞反共調查室到民主化運動紀念館的重生」講座將邀請韓國民主化運動紀念事業會代表帶領觀眾走入這段歷史,分享韓國面對歷史創傷的經驗,以及「不義之地」到「民主象徵」的蛻變歷程;「設計解放-如何用藝術說人權」則邀請策展人暨藝術工作者沈菲比分享,如何透過影像與設計語言轉化複雜的人權議題;「畫出你的理想國:小小人權海報工作坊」則將由繪本創作家黃一文帶領大小朋友化身設計師,用畫筆表達對理想國的想像。歡迎大家踴躍參與,活動報名詳情請見人權館官網及臉書專頁,額滿為止。
原始新聞來源 臺韓攜手合作 《民主的種子-人權海報設計展》盛大開展 看見設計如何關懷社會守護民主 開啟全球對話與交流 臺灣郵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