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蔡富丞/綜合報導】文化部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再次攜手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辦理「董陽孜:此心安處是吾鄉」展覽,展出我國當代藝術家董陽孜《此心安處是吾鄉》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件大型書法作品,展覽自即日起至2026年10月20日,展期長達1年。12日荷蘭國家博物館特別辦理開幕茶會活動,邀請董陽孜親臨出席,現場反應熱烈,包括前荷蘭駐臺代表紀維德(Guy Wittich)、荷蘭外交部專員Thomas Mebrahtu、臺灣駐荷蘭代表田中光伉儷、駐法國臺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到場致意。

「董陽孜:此心安處是吾鄉」於荷蘭國家博物館亞洲展廳展出,於一座高4公尺、寬12公尺特製展櫃中,展出2件董陽孜2023年創作的大型書法作品,充分展現其作品張力與氛圍。展覽名稱取其作品題字,反映藝術家內心對「家」與「歸屬」的深層情感與書法詮釋。

巴文中心主任胡晴舫表示,巴文與荷蘭國家博物館合作緊密,已連續3年展出臺灣主題作品,包括去年適逢臺荷相遇400年,特別展出與臺灣相關的館藏及文獻,今年能再次促成與董陽孜的合作,感到非常開心且深感榮幸。
董陽孜對於將傳統書法轉化為當代藝術語言不遺餘力,其創作突破形式界限,展現藝術跨界融合的無限可能,帶來強烈的感官體驗,化為一個「美」字。董陽孜在國際藝壇屢獲矚目,不僅曾獲英國《衛報》盛讚為「讓書法變酷的藝術家」,去年更成為首位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大廳展出的亞洲藝術家,彰顯其作品深富文化底蘊與當代張力,持續為臺灣藝術在全球發聲。
荷蘭國家博物館亞洲部研究員暨策展人王靜靈表示,董陽孜的創作不僅僅是書寫文字,更是一場視覺上的動態呈現,透過筆墨律動、空間的編排與墨色層次的轉換,引領觀者超越語言與文化的直觀體驗。本次作品展現狂草書風的奔放精神與抽象美感,筆觸充滿能量與即興性,由情感驅動,節奏流暢,展現出書寫動作中的內在韻律。
本次展覽亦與荷蘭皇家亞洲藝術協會(KVVAK)合作,將於11月15日辦理講座活動,同時增刊出版一期董陽孜專刊。
原始新聞來源 墨韻流轉歐洲國家級博物館 臺灣藝術家董陽孜作品進駐荷蘭藝術殿堂 臺灣郵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