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起走走 @Cindy Chao

文/袁青

走進CINDY CHAO 正在富邦美術館附設展場的「時光築藝」珠寶展:以為只是去觀看珠寶;然而,真正迎來的是「光」,是人生的另一種「顯影」。


CINDY CHAO 以「遇見光」為核心經驗。珠寶展場以台灣藝術家游文富成百上千條垂落的白色纖維,像光的絲線、時間的羽化,使觀者以另一種觀看方式的重置,走入高訂珠寶另種意涵⋯⋯
「光不僅照亮,更是時間的刻劃」


Cindy Chao 的珠寶語言,以「雕塑光的存在性」見長。羽葉、枝條、花形的結構,不同透明度、色階、切割方式的寶石被精準地安排,使光彷如作品內透出。因此,照亮,成為自己發光。
「她雕琢的是時間」


過去高級珠寶人們談論克拉、材料與製造技法。然而 Cindy 所處理的,是「時間」。
蠟雕。她始終保留帶有手工的溫度;而鈦金屬,看似未經拋光的自然金屬質感,讓光呈現出更有呼吸的弧面。每一片葉、每一根枝並非複製自然,而追求「形」的生長。
珠寶的意義突破為了永恆而存在,而是為了記錄「光的存」另一種對於永恆的瞬間。
「為什麼是葉片?」


珠寶的象徵學長期將「永恆」視為核心價值;Cindy 選擇枯萎、凋零的「葉」。象徵生命短暫、季節的循環、時間的不可逆⋯⋯每一次綻放,更值得凝視。


「展場空間即是作品」
富邦美術館的展間中,作品不只是「陳列」,而是懸置在光與空氣中,站立其前,身體被光纖包圍,時間在靜止中流動。


我遠遠地看著被媒體簇擁著、追問著的CINDY CHAO嬌小的身影;更說明了一件事:真正迷人的珠寶,不是寶石,而那個「自帶光華」的人。

author avatar
編輯部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