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操作!海納德西進深圳打造 「宇宙之星」 劍指亞太綠色未來版圖

【記者蔡富丞/台北報導】

10月29日「2025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上演一齣轟動戲碼,德國西門子與台灣海納德展開戰略合作,攜手導入「西碳迹」碳管理系統,為台灣企業提供從能源應用到碳足跡追蹤的全方位解決方案,邁向低碳化與數位化並行的新階段。

在減碳浪潮下,能源利用成為焦點議題,當大家以為海納德只是找到好夥伴西門子,想在會展上打知名度,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海納德早於今年10月中旬,在西門子高度肯定下,便已西進深圳設立「宇宙之星」,加速擴張亞太版圖。

美中貿易戰打得方興未艾,多數台商選擇收縮大陸業務之際,台灣海納德卻逆勢而動,在深圳光明區正式成立「宇宙之星新能源循環有限公司」,以資源循環與碳管理為核心,拉開其亞太版圖擴張的序幕,成為大陸綠色低碳產業的新亮點。

%E5%9C%96%E7%89%87 20251029160904 117 17 1024x600 1
圖說:海納德董事長楊豐銘。(照片提供/海納德)

「選擇此時西進深圳,不是盲目冒險,而是基於對產業趨勢的判斷。」海納德董事長楊豐銘解釋,大中華區是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核心,這裡的技術、人才與產業韌性不可替代,貿易戰不會淘汰製造業,反而會推動產業向綠色、高附加值升級。

而深圳光明區作為大陸重點規劃的科技園區,不僅有完善的綠色產業政策支持,更聚集了眾多新能源與數位科技企業,與海納德的發展方向高度契合。事實上,光明區書記對「宇宙之星」項目給予極大關注,將其列為區內重點扶持的低碳產業,為企業提供了政策、土地與資源對接的全方位支持。

「宇宙之星」的成立,標誌著海納德完成了「兩岸產業互補」的戰略佈局。據楊豐銘介紹,該公司專注於「從搖籃到墳墓,再回到搖籃」的循環經濟模式,與海納德在台灣的循環再利用工廠、廈門「彗芯新能源」的儲能業務形成產業鏈閉環:台灣工廠負責資源回收技術研發與本地落地,廈門子公司提供儲能系統支持,深圳「宇宙之星」則整合大陸新能源頭部企業資源,推動回收技術與碳管理的跨區域應用。

%E5%9C%96%E7%89%8733 1024x575 1
圖說:慧芯新能源總經歷林鍾明於國際智慧能源周發表演說。(照片提供/海納德)

目前,「宇宙之星」已與西門子深圳數位科技有限公司對接,將碳管理系統融入資源循環全流程,實現「回收–儲能–碳監控」的一條龍服務。

這一佈局不僅為海納德打開了大陸市場,更成為其輻射亞太的重要樞紐。楊豐銘表示,深圳作為國際化科技城市,便於與東南亞、東北亞等亞太國家開展產業對接,而「宇宙之星」的循環經濟模式,未來可複製到東南亞製造業集中地區,幫助當地企業應對全球碳規則。「我們希望以深圳為起點,讓台灣的循環技術與西門子的碳管理系統結合,成為亞太地區綠色轉型的標準方案。」

%E5%9C%96%E7%89%87 20251029161012 120 17 1024x638 1
圖說:海納德、西門子、四方維、宇宙之星戰略合作簽約儀式。(照片提供/海納德)

值得一提的是,「宇宙之星」的命名與理念設計暗藏深意:「宇宙」象徵無限的產業格局與可能性,「之心」代表以循環、永續為核心的初心;企業更計劃融入低軌衛星通信概念,未來實現能源與碳數據的跨區域透明互通。楊豐銘強調:「這不是一家簡單的回收公司,而是海納德佈局亞太綠色市場的戰略平台,我們要讓這裡成為連接兩岸、輻射亞太的綠色產業樞紐。」

原始新聞來源 逆勢操作!海納德西進深圳打造 「宇宙之星」 劍指亞太綠色未來版圖 臺灣郵報.

author avatar
臺灣郵報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