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塵埃沉着病補償基金委員會45週年 研討會及紀念酒會 攜手開創新里程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10月20日 – 肺塵埃沉着病補償基金委員會(下稱「基金委員會」)於上週五(10月17日)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肺塵埃沉着病的預防、治療與研究創新」研討會及45週年紀念酒會。研討會匯聚中國內地與香港多位專家,深入探討肺塵埃沉着病(簡稱「肺塵病」)及間皮瘤的防治與科研新方向;其後酒會更邀得署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何啟明先生,JP擔任主禮嘉賓,聯同勞工處處長許澤森先生,JP基金委員會主席林健榮測量師,MH以及45週年活動籌組工作小組主席廖聖鵬工程師等,宣布全新手機應用程式「沙塵仔防塵有計」正式啟用,旨在拓展宣傳渠道,讓工友和市民大眾更便捷掌握基金委員會動態與防塵資訊。

研究成果結合防治策略 推動職業健康全面發展

是次研討會深入探討肺塵病及間皮瘤的成因和復康支援、業界實踐防治方向,以及分享研究項目進程與成果。來自北京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衞生與中毒控制所副所長張美辨博士分享內地肺塵病預防政策及方向;衞生署胸肺科主任顧問醫生戴麗文醫生及靈實醫院副行政總監和內科部部門主管黃慧賢醫生,分別講解肺塵病成因、現行治療與復康計劃;金門建築有限公司區域安全經理黃嘉俊先生及香港寶嘉建築有限公司高級安全經理劉栢基先生,則從業界角度闡述工地防塵實務策略與創新方案實踐。

研究環節充分展現本地科研努力,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冼彥芳教授發表「清燥救肺湯優化方」作為肺塵病治療製劑的研發,揭示其有效性、安全性與作用機制,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謝立亞教授亦發表一項歷時38年(1981-2019)之本地追蹤研究,深入分析肺塵病患者吸煙狀態與肺功能及胸部影像變化之長期關聯,為早期預防與精準介入提供科學依據。這些成果不僅深化對肺塵病發展趨勢的理解,更為防治策略奠定堅實基礎。

基金委員會主席林健榮測量師,MH表示:「透過是次研討會,我們期望凝聚各界力量,共同為業界建設更健康、更安全的工作環境。預防肺塵病及間皮瘤不僅是僱主與僱員的責任,更是整個社會的共同使命。」

45週年回顧與「沙塵仔防塵有計」手機應用程式啟動

緊接研討會後舉行的45週年紀念酒會上,基金委員會榮幸邀請署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何啟明先生,JP擔任主禮嘉賓,聯同勞工處處長許澤森先生,JP基金委員會主席林健榮測量師,MH,以及45週年活動籌組工作小組主席廖聖鵬工程師及其他嘉賓,攜手啟動全新手機應用程式「沙塵仔防塵有計」。該程式整合五大功能,包括:「最新消息」提供基金委員會最新資訊、「網上報名及查詢」支援免費醫學監測計劃及課程報名、「公眾教育」介紹肺塵病和間皮瘤相關知識與防塵措施、互動「小遊戲」助用戶輕鬆學習防塵要點,以及「電子印花系統」讓用戶完成小遊戲及其他簡單任務於日後活動日換取禮品,全面推動防塵教育普及化。

酒會同期舉行45週年標語創作比賽頒獎典禮。比賽設學生組、建造組及公開組,反應熱烈,共收到逾960份參賽作品。期間亦播放回顧短片,呈現基金委員會自成立以來的發展歷程與重要工作。

展望未來,基金委員會主席林健榮測量師,MH強調:「基金委員會自成立以來,一直按法例致力為患者提供補償及復康服務,並堅信完善管理及與時並進為履行職能之關鍵。自去年起,我們分階段優化及開發不同的管理系統,推動服務邁向電子化與高效化新階段。此外,我們亦會從以下兩大方向提升業界的預防意識:

一、深化源頭防塵:基金委員會將積極探索各類建築物料與工序可能引致患上肺塵病的風險,推動業界減少使用高粉塵物料,加強數據為本的風險監測。同時,鼓勵業界優化建築物料選擇與工序設計,從源頭減低職業健康風險。

二、科技輔助減塵:除持續加強對工友及僱員的安全教育外,我們還會加強與僱主的聯繫,重點提升僱主的預防意識,以及推動業界廣泛應用機械化設備、AI技術及智能機器人,逐步替代高粉塵作業工序。透過專業化與創新科技融合,冀望為前線工友構建更安全、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肺塵埃沉着病補償基金委員會45週年活動詳情請瀏覽:
https://www.pcfb.org.hk/anniversary45.php

高清圖片請按此: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sKQ4fHYOmEnAZil7B7qQ3ATynBV1yk4X?usp=drive_linkHashtag: #肺塵埃沉着病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author avatar
Media-outreach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