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許多人以為鼻塞只是感冒或過敏的短暫困擾,但若鼻塞長期存在,背後可能隱藏著「下鼻甲肥大」這個常見卻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嚴重時甚至會影響睡眠及生活品質。耳鼻喉科醫師薛健佑指出,下鼻甲位於鼻腔最下方,體積最大且布滿血管,能隨時調整大小來協助呼吸。當我們因過敏、感冒或接觸空汙、二手菸等有毒物質,下鼻甲黏膜會反覆發炎、增厚,導致鼻腔空間變窄、呼吸不順,甚至出現鼻水倒流、打呼或睡眠呼吸中止等症狀。
下鼻甲肥大的治療方式,會依照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薛健佑醫師說明,初步治療通常會從藥物開始,像是口服抗組織胺或類固醇鼻噴劑,來降低鼻甲黏膜的敏感度。但若藥物效果不佳,影響到生活品質,則可以考慮手術介入。目前常見手術有兩種:一種是「無線射頻手術」,手術時間短、恢復快,但自費且可能復發;另一種是健保有給付的「部分鼻甲切除手術」,可處理的範圍較廣,復發機率較低,但術後恢復時間較長。醫師提醒,並非所有肥大都需要手術,建議與專業醫師討論後,再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許多患者會以為手術切除越多、呼吸就越順暢,但其實這是個常見的迷思。薛健佑醫師提醒,下鼻甲是人體呼吸的重要「加濕器」與「過濾器」,若過度切除,恐會衍生出「空鼻症候群」。患者雖然鼻腔空間變大,但氣流卻無法順利進入肺部,反而會感覺呼吸更阻塞,甚至引發憂鬱情緒。因此,下鼻甲的切除必須由經驗豐富的專業醫師來審慎評估,確保在改善鼻塞的同時,也能保留下鼻甲的正常功能。
新聞來源:ME 生活|ME 美醫誌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