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fintech註冊指南出爐,300+業者貢獻GDP逾2%

【菲律賓】fintech註冊指南出爐,300+業者貢獻GDP逾2%

[索引新聞|蔡文傑/菲律賓綜合報導] — 專業諮詢機構 Triple I Consulting 於10月8日發布「如何在菲律賓註冊 fintech 新創企業」完整指南,詳細說明監管框架、企業結構選擇、授權申請流程及合規要求。報告顯示,截至2025年10月,菲律賓fintech產業已擁有超過300家活躍業者,對國內生產毛額(GDP)貢獻超過2%,成為經濟轉型核心驅動力,特別為偏遠省份無銀行帳戶人口提供金融普惠服務。​


監管雙軌制,BSP與SEC共同把關

菲律賓fintech監管體系由兩大主管機關主導,形成雙軌審查機制:

  • 菲律賓中央銀行(Bangko Sentral ng Pilipinas, BSP):負責電子貨幣發行、數位銀行、支付系統、虛擬資產服務等核心金融業務監管,依據《國家支付系統法》(Republic Act No. 11127)及相關通函執行。
  • 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負責企業註冊登記、公司治理、資訊揭露等基礎監管。

近期 BSP 解除電子貨幣發行機構與數位銀行新申請案暫停令,為fintech新創企業開啟更多機會視窗。然而,申請流程複雜且時程冗長:SEC 基礎公司註冊約需2週,但 BSP 專業牌照審核可能耗時6個月以上。​

外資持股設限,公司結構需審慎規劃

根據《外國投資法》(Foreign Investments Act)及《修訂公司法》(Revised Corporation Code of 2019),fintech 企業結構選擇直接影響營運合規性與擴張彈性:

  • 出口導向fintech服務:可享100%外資持股
  • 支付與借貸服務:外資持股上限40%,需尋求本地合作夥伴
  • 數位銀行:最低資本額要求10億菲律賓披索(₱1 billion)
  • 稅務考量:公司法人適用20-25%營利事業所得稅,獨資商號則為30%;《稅制改革法》(TRAIN Law)對特定數位服務提供加值稅(VAT)減免。​

產業成長加速,年增率達25%

菲律賓 fintech 產業年增率達25%,已穩居東南亞第三大 fintech 中心地位。2024年菲律賓 fintech 新創企業平均融資規模達1億菲律賓披索,顯示投資者信心回升。政府透過監管沙盒、雲端基礎建設補助、數位人才培育等政策工具,持續優化創業環境。​

菲律賓 fintech 協會(Fintech Alliance Philippines)積極推動產業自律與政策倡議,協助業者理解複雜監管要求並與政府溝通。​


重點觀察與決策提醒

  • 菲律賓支付與借貸服務限制外資持股40%,台灣 fintech 業者在進入市場時,如何評估本地合作夥伴的技術能力與商業誠信以降低合資風險?
  • BSP 專業牌照審核耗時6個月以上,台灣新創企業在規劃菲律賓市場進入時程時,應如何安排資金燃燒率(burn rate)與營運現金流管理?
  • 菲律賓 fintech 產業年增率達25%且對 GDP 貢獻超過2%,台灣金融監理機關在推動fintech產業國際化時,可從菲律賓監管沙盒與外資政策中獲得哪些借鏡?
【菲律賓】fintech註冊指南出爐,300+業者貢獻GDP逾2%
圖/僅供示意

本文出自:索引新聞 INDEX News
原文連結:https://news.org.tw/20776/
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

author avatar
索引新聞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