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協力,終結乳癌! 醫界領軍啟動「臺灣乳癌倡議行動」對接國際目標

報新聞/編輯部

10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台灣乳癌防治工作迎來重要里程碑——乳癌篩檢首次突破百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為延續這項成果並呼應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推動的「全球乳癌倡議」(Global Breast Cancer Initiative, GBCI),台灣乳房醫學會昨(9)日攜手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癌症基金會、癌症希望基金會、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以及高雄市乳癌衛教學會,共同舉辦「齊心協力,終結乳癌——臺灣乳癌倡議行動芻議」(Taiwan Breast Cancer Action Initiative, TBCAI)媒體工作坊,聚焦提升乳房健康意識、推動早期篩檢與完整治療,以接軌國際防癌標準,逆轉乳癌死亡曲線。

衛福部長石崇良受訪時表示,為了提高乳癌篩檢率及乳癌治療成效,衛福部將推動「健康幣」及「乳癌論質計酬」等措施。

這場行動集結來自政府、醫界及病友團體的多方代表,共同宣示對抗乳癌的決心。衛生福利部部長石崇良、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陳亮妤、國民健康署署長沈靜芬等官員親自出席;乳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黃淑芳、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以及三位台灣乳房醫學會前理事長——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教授、臺北榮總副院長曾令民教授、台大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黃俊升教授——也皆到場支持,見證台灣防治乳癌邁入新階段的重要時刻。

衛福部長石崇良致詞談乳癌防治。

石崇良部長於會中表示,未來將由衛福部擔任「臺灣乳癌倡議行動」的指導單位,並與醫界攜手,實現「2030年癌症死亡率下降三成」的健康台灣目標。他進一步說明,明年將推動兩項具體措施:一是「健康幣」制度,鼓勵民眾參與癌症篩檢,完成篩檢者可獲得可折抵現金的健康點數;二是「乳癌論質計酬」計畫,透過設定治療KPI指標,根據不同醫院與分期的五年存活率,提供獎勵以提升治療品質與成效。該計畫將針對治療過程與結果雙面向設計獎勵機制,不僅要求藥品符合國際指引,也強調治療流程需依循專業準則,落實品質監控。

台灣乳房醫學會陳芳銘理事長推「三大行動」,目標降低台灣乳癌死亡率。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教授則指出,過去20年間(民國90年到110年),台灣乳癌發生率從每十萬人口40人翻倍增至82人,然而乳癌死亡率並未如歐美先進國家般持續下降,顯示在早期篩檢及治療完整性方面,台灣仍有努力空間。

台灣乳房醫學會攜手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癌症基金會、癌症希望基金會、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及社團法人高雄市乳癌衛教學會共同舉辦「齊心協力,終結乳癌 台灣乳癌倡議行動芻議」媒體工作坊。

為對齊WHO「全球乳癌倡議」目標,「臺灣乳癌倡議行動」草擬未來策略,期望在2040年前,逐年降低2.5%的乳癌死亡率,最終達成全民健康與癌症防治的雙重願景。

author avatar
編輯部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