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政府顧問劉興寬。
隨著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老化、少子化與壽命延長的現象逐年加劇。為因應未來老人佔比超過三成、甚至邁向四成的社會結構轉變,桃園市政府顧問劉興寬近日以多年醫療及長照實務經驗,提出「迎接銀髮幸福新桃園」三十項具體建議,盼市府整合資源、完善體系,讓桃園成為最能滿足長者需求的幸福城市。
劉興寬指出,現今社會許多設施與制度仍以年輕人為主體設計,忽略了老人及亞健康族群的便利性與尊嚴感。例如公園步道坡度、公共廁所設計、交通工具乘坐舒適度等,皆需重新檢討與改善。他強調:「讓老人能自由、安全地生活在城市中,這是城市文明的基本指標。」
在三十項具體建議中,劉興寬首先主張「全市無障礙空間」政策,從道路、公園到公共運輸全面檢視改善,打造真正友善的生活環境。此外,他建議興建市立養生村與多元長照設施,並推動公辦民營機制,確保每位長者都有安心居住的空間。
醫療與健康方面,他建議市府結合市立醫院、地區醫療院所與診所,建構綿密轉診網絡,同時推動「老年醫學科」門診與AI健康監測,提供長者免費健康檢查及遠距照護,讓預防醫學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他並倡議,醫療機構應建立「全責護理制度」,減輕家屬陪病負擔,並銜接居家醫療、安寧照護等服務。
醫院管理專家劉興寬,與任職於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內科醫師的女兒劉姵儀,多次前往美國頂尖醫院實地訪察。
在社會參與與精神生活層面,劉興寬建議各級學校開辦老人課程與活動,推動世代融合志工服務,並提議市府定期舉辦銀髮嘉年華、運動會、舞會及音樂會,讓長者能在社交互動中保持活力與快樂。他同時建議,65歲以上市民應享有免費進入文化館舍及每月觀賞電影的福利,充實精神生活。
針對經濟與社會結構的調整,劉興寬呼籲設立「老人就業服務中心」,讓高齡者能發揮經驗智慧、持續貢獻社會,並提出推動銀髮族消費市場發展,包括個人化小包裝商品、無障礙裝修、居家送餐與老人旅遊等,兼顧產業創新與長者需求。
最後,他強調政府應建立嚴謹的長照評鑑制度與監督機制,確保照護品質,同時建議中央儘速推動長照保險制度立法,以制度保障長者安養與照護權益。
劉興寬表示,桃園是全台最具發展潛力的城市之一,若能提前佈局長照與銀髮友善環境,不僅可讓長者安心安居,也能帶動產業升級與青年就業,形成「長照幸福、城市共榮」的新模式。他說:「希望未來的桃園,能讓老人過得平安、健康、快樂、幸福,沒有不安心、不放心、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