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青
Maison Margiela 2026 春夏發表秀,一個個被迫「張嘴」的模特兒表情;是錯愕、還是憤怒?
新任創意總監Glenn Martens首秀,開場就讓人難忘,由 7 至 15 歲孩童演奏「錯誤百出」的古典樂章;搭配著另一個亮點:以金屬夾具固定,或把品牌Logo經典四條棉線直接「縫」在嘴巴上的造型。
其實這個震驚全場的強烈的符號,搭配著幼兒式的錯亂古典樂背景,是刻意安排的情緒表演,代表延續Margiela 一貫對「身體語言」與「人性疏離」的探索。
別忘了「不完美」才是對 Martin Margiela「那些時間痕跡、舊物與殘缺的美學。」的品牌精神回應。
強制微張嘴形的「造型」象徵着:人與衣之間的不協調:時裝在這裡不再是裝飾,而是身體的延伸;像是一種被動的暴露與壓迫⋯⋯捕捉尚未說出的憤怒、被壓抑的驚訝、想喊又吞下的情緒的臨界點,Margiela 式的「不完整」:品牌擅長呈現「半完成的狀態」——不論是未縫完的布料、翻露的內襯,或是未收束的情感,甚至像這樣彷彿在控訴時尚被馴化為商業的工具,人類在體制中逐漸「失語」。
這個AI仿真語言的時代,「半開著嘴,卻不能言語的臉」不正是最貼切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