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南投火龍果達人陳科松:揭秘「雙色」新品種、籲政府重啟「果蠅絕育」根治蟲害

濁水果菜生產合作社主席陳科松

記者王百佑 駱志雄/南投報導

深耕火龍果產業二十餘年、現任南投縣濁水果菜生產合作社主席的陳科松,不僅是種植技術的佼佼者,更是洞悉產業困境的先行者。在日前一場與立法委員麥玉珍的對談中,他不僅揭開了市場新品「雙色火龍果」的神秘面紗,更語重心長地向政府提出建言,呼籲重啟「東方果實蠅雄性不育技術」,並為返鄉青農建立「保價」機制,為台灣農業的永續發展尋求根本解方。

醜水果的甜美內心:「雙色火龍果」驚艷市場

談及火龍果,陳科松的眼中充滿熱情。他指出,台灣市場已從傳統的白肉,轉為主攻紅肉,近年更出現了令人驚豔的「雙色」品種。「它的果肉切開,裡面是白的,但外層會有一層紅色,」陳科松描述道,「它有白色果肉的爽脆口感,甜度卻更勝紅肉,還帶一點果酸。」他也分享了內行人的挑選秘訣:雙色火龍果的果形偏長,但外觀通常較為粗糙,「雖然外觀比較醜,但內心很漂亮!」

產業最大挑戰:籲政府重啟「果蠅絕育」取代農藥

話題轉向種植挑戰,陳科松直言,南投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土壤,讓火龍果一年四季皆可採收,但當前最大的威脅,是日益嚴重的「東方果實蠅」蟲害。「現在不管種什麼水果,都要套袋,不然一定會有蟲害。」

對此,他提出了一項關鍵的政策建議。「在宋楚瑜當省長時,曾推動過『雄性不育技術』,」他解釋,該技術是透過放射線讓大量繁殖的雄蠅不孕,再野放使其與雌蠅交配,進而使其無法繁衍後代,從根本上消滅族群。「日本琉球花了十年成功了,台灣卻做一半就停了。」他感嘆,若政府願意每年投入數十億執行此計畫,不僅能大量減少農民每年數百億的農藥成本,更是對消費者食安最直接的保障。

盼政府做後盾:為返鄉青農建立「保價」與產銷輔導

對於近年出現的青農返鄉潮,陳科松雖表肯定,卻也憂心忡忡。「務農真的很辛苦,如果沒有一個保障收購的價格,他們很難持續下去。」他認為,除了天災蟲害,市場價格的劇烈波動,更是扼殺年輕人熱情的元兇。他呼籲政府應建立「保價」措施,並做好產銷輔導,避免農民一窩蜂搶種導致的產銷失衡,才能讓年輕人安心返鄉,為農業注入新血。

左:麥玉珍委員
右:濁水果菜生產合作社主席陳科松

從栽培技術的「重質不重量」,到友善環境的「草生栽培」,陳科松的每一句話,都體現了台灣農民的用心與智慧。他最後也呼籲消費者,多多支持「在欉紅」的台灣水果,這份信任,將是支撐農民繼續前行的最大動力。

author avatar
王 百佑
報新聞報總編輯。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