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新聞|編輯部/印尼快訊] — 印尼中央銀行(Bank Indonesia)於 2025 年 9 月 26 日發布聲明,強調「強化國家研發(research)生態系」為因應地緣政治、氣候與數位化挑戰的關鍵,中央銀行將與監管、學術與產業加強協同,以促進技術研發與產學鏈結,並增進國內金融及科技創新能力,短期將以制度協調與資源整合為首要步驟。
印尼在做什麼?研發強化有哪些重點?
印尼中央銀行在其 9 月 26 日的官方聲明指出,面對全球供應鏈重整與數位轉型,國家必須提升研發體系的「韌性與協同」。
聲明中強調 3 大作法:
- 強化公私部門(public-private)在研發資源與資金的協調機制。
- 推動金融體系(包括支付與資本市場)對研究型企業與技術轉移項目的融資可及性。
- 透過政策工具支持關鍵基礎設施(例如高效能運算與資料中心)與人才培育。
這對市場與業者意味著什麼影響?
中央銀行的表述首先是一個政策訊號:當央行把「研發生態」納入官方溝通議程,代表監管面與資金流向可能逐步配套──例如更友善的支付基礎建設、專案融資窗口或監管 sandbox 的擴大,這將利於金融科技(fintech)、人工智慧(AI)運算、以及需大量資本與資料的深科技(deep tech)型公司。
- 短期影響可能包括:資本市場對科技股與科技服務商的評價重估、金融機構增加對研發型中小企的產品設計(如以 BI-FAST、即時支付串接來降低交易成本),以及教育與研究單位獲得更多跨部會合作機會。
- 長期則取決於後續落地措施(如研發資金、稅制誘因、人才留才機制),若僅停留在宣示層級,市場影響有限;若伴隨實質資金、制度與基礎建設投資,將可能改變印尼在區域科技價值鏈中的位置。
產業風險提示:
- 台灣的半導體與精密製造供應鏈,如何在印尼研發體系強化的情境下,重新定位合作或轉移生產以維持競爭優勢?
- 台灣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業者是否應與印尼官方或大型銀行建立先期合作,設計支援研發型企業的跨境支付與融資服務?
- 台灣科技人才輸出與研發合作政策,應採何種誘因或保護措施,以避免關鍵技術與人才在印尼快速成長時流失或被重配置?

本文出自:索引新聞 INDEX News
原文連結:https://news.org.tw/17243/
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