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動莪行」適應體育競賽頒獎典禮登場 中教大見證共融運動力量

報新聞/記者楊清瑜/台中報導
以文字書寫勇氣、用影像凝結感動,由教育部體育署(現為運動部)主辦、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承辦的「2025年躍動莪行適應體育徵文、微電影暨攝影競賽頒獎典禮」,於本月5日下午在中教大英才校區R116教室溫馨舉行。現場匯聚來自全國各地的師生、運動愛好者與特殊教育工作者,共同見證近百件作品所傳遞的生命力量,展現適應體育「共融、勇氣、突破」的核心價值。

本次競賽自徵件啟動以來,獲得熱烈迴響,共收到来自各級學校與社會人士近百件作品,涵蓋「徵文」、「微電影」與「攝影」三大類。參賽者透過多元媒介,記錄身心障礙者在運動場上揮灑汗水、挑戰極限的真實故事,也描繪出團隊合作、師生扶持的動人畫面。

在徵文類得獎作品中,多位作者以第一人稱視角,娓娓道來自身或身邊人克服肢體障礙、堅持訓練的心路歷程。一篇名為《特別的體育課》的國小組作品,作者以自身特需學生的身份,真實記錄了自己從排斥體育課到接受老師引導,逐步克服挑戰的心路歷程,字裡行間流露的師生互動與堅持不懈的精神,令評審動容。微電影類則展現出高水準的敘事張力,《π出改變的弧線》以活潑片頭展開,記錄特教與體育教師協作,透過器材替代與動作分解,陪伴三名特需學生追逐籃球夢。影片自然呈現師生間的平等互動,獲評審高度肯定。

攝影類作品更是視覺震撼與情感深度兼具。一幅《操場上的堅持》定格一群特需學生並肩奔跑、共同衝線的瞬間。夕陽餘暉映照在他們專注的神情與奮力伸展的身影上,畫面深刻呈現適應體育的共融精神與突破力量,讓現場觀眾無不駐足感動。

教育部體育署(現為運動部)學校體育組蔡忠益組長代表致詞時強調:「適應體育不是『特殊』的體育,而是『完整』的體育。」他指出,推動適應體育政策的核心理念,是「讓每個人,不論能力差異,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運動位置」。此次競賽不僅提升社會對此議題的關注,更促成跨年齡、跨障別的對話與理解,協助各級學校發展適應體育課程,並鼓勵社區與體育團體納入共融設計。

計畫主持人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洪榮照教授表示,中教大長期深耕特殊教育與體育師資培育,此次舉辦競賽,正是希望透過創作讓更多人看見「運動即權利」的真諦。他提到:「這些作品不只是藝術呈現,更是生命的見證。我們期待透過公開分享,翻轉社會對身心障礙者的刻板印象,打造真正包容的運動環境。」

頒獎典禮現場也安排多位得獎者分享創作歷程。一名國中生表示,拍攝攝影作品的靈感來自班上一位患有自閉症卻熱愛游泳的同學,「我發現他在水中特別自由,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什麼叫『適性發展』。」真摯言語引發現場熱烈掌聲。

本活動自去年也開始邀請矯正學校一同參與競賽,誠正中學的師生於本屆競賽中囊括諸多獎項,指導老師彭嬌蓮老師也訴說著因為有了這樣的比賽與舞台,讓犯罪的孩子們可以透過文筆來跟大家分享,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進步,也因為這樣的機會,孩子未來回到社會後,會有另外一片天。

活動在溫馨感人的氛圍中落幕。與會來賓一致認為,「躍動莪行」不僅是一場競賽,更是一場社會教育的實踐。透過文字與影像的力量,適應體育正逐步從校園走向社會,點燃「運動翻轉生命」的信念火炬,照亮共融未來。

author avatar
楊 清瑜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