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王百佑/苗栗報導
「這幾年,我們竹南的進步,大家有目共睹。」談及鎮務發展,苗栗縣竹南鎮民代表會主席何秀綿的臉上,寫著一份踏實的肯定。然而,在她眼中,一座城市的進步,不能只停留在鋼筋水泥的硬體建設。她正思考著一個更深刻的命題:「房子蓋好了,接下來呢?住在這個家裡的人,過得快不快樂?」
從一位民意監督者,到一位未來擘劃者,何秀綿正為竹南的下一步,描繪一幅充滿連結與溫度的嶄新藍圖。
硬體建設奠基石 軟體升級決定未來高度
近年來,在縣長鍾東錦、立委陳超明及鎮長方進興等人的「縣政一條心」推動下,竹南鎮的重大建設成果豐碩。何秀綿細數著代表會戮力監督的成果:「從即將完工的『鎮立圖書館整合案』,到已經落成的『竹南全民運動館』,再到規劃中的『火車站東站地下停車場』,這些都是我們為竹南這個『家』,打下的堅實地基。」

然而,隨著臺積電等科技產業進駐,竹南迎來了新的人口紅利與發展契機,鎮民的需求也隨之升級。何秀綿認為,竹南的下一步,關鍵在於「軟體的升級」。
「我們需要開始為這個家,注入更多的人文關懷與社區連結。」她強調,圖書館不應只是一個借書的地方,更要成為親子共讀、藝文扎根的中心;運動館也不僅是流汗的場館,而應是凝聚老中青三代情感的樞紐。這份從「監督」走向「擘劃」的視野,清晰地指出:硬體是基礎,但軟體服務的品質,才是決定竹南未來幸福指數的關鍵。
創新藍圖:「運動 x 長照」打造社區大客廳
當被問及未來的施政藍圖時,何秀綿沒有提出遙遠的大型園區或觀光計畫,而是從「人」的日常需求出發,提出了一項極具開創性的具體構想——將「全民運動館」與「銀髮長照」結合。
「竹南跟全台灣一樣,面臨著銀髮長照的重大課題。」她看見了挑戰,也看見了契機。「我們為什麼不把全民運動館,看作是『竹南的社區大客廳』呢?」

在她的構想中,鎮公所將扮演「搭舞台」的角色,大力邀請在地的醫療機構、專業長照單位與熱心企業進駐運動館。她生動地描繪出這樣一幅畫面:「我們的長輩,早上在運動館,由專業教練帶著做量身打造的體適能課程;中午,到附設的共餐據點和老朋友吃飯聊天;下午,這裡還有健康講座、手作課程,甚至有物理治療師提供諮詢。」

這個創新的「運動 x 長照」模式,讓運動館的功能從單純的「健康促進」,一舉延伸到「預防照顧」、「社區共融」與「延緩失能」。同時,結合縣府推動的長照2.0與社區關懷據點,並規劃0-2歲的幼嬰中心,讓長者與幼兒都能得到妥善照顧,使年輕人能無後顧之憂地為事業打拼。
承擔責任:期許成為擘劃與執行者
從硬體升級的監督,到軟體服務的擘劃,再到「運動 x 長照」的具體方案,這不僅是一份治理藍圖,對何秀綿而言,更是一份對竹南鄉親的「承擔」。
「我看見問題,提出監督,這是我的責任。」她感性地說,「但現在,我更期許自己,能為竹南的未來提出解方,並親自捲起袖子,成為一個『擘劃者』與『執行者』。」

展望2026年,何秀綿對竹南的期許清晰而溫暖。她將秉持這份初心,持續推動更多元的建設發展,致力將竹南從一個宜居的城市,打造成一個「充滿連結與溫度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