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誤會腸胃炎!專家揭食物中毒真相 這些日常習慣超危險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近期高溫炎熱,醫院門診出現不少疑似食物中毒案例。許多人吃完外食後出現嘔吐、腹瀉與發燒,誤以為只是腸胃炎,其實背後可能是更嚴重的「食物中毒」。醫師提醒,若有兩人或以上吃了同樣食物出現症狀,就可能構成食物中毒案件;而若涉及肉毒桿菌毒素或化學性毒素,即使一人中招,也屬於食物中毒。

專家指出,常見原因包括:細菌(如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病毒(諾羅病毒)、化學殘留(農藥)、以及天然毒素(毒河豚、野菇)。更令人驚訝的是,日常使用的紙鈔與硬幣經多人手觸摸,研究證實暗藏致病菌,若未洗手就接觸食材,也可能引爆中毒危機。

面對嘔吐、腹瀉、發燒等症狀,醫師提醒應把握「就醫、補水、保留證據、通報衛生單位」四大原則,尤其幼兒、孕婦與長者風險最高。日常預防則應牢記五招:勤洗手、生熟食分開、徹底加熱、妥善保存食物與挑選新鮮食材。專家呼籲,唯有從日常落實衛生,才能從源頭守護健康。

新聞來源:ME 生活|ME 美醫誌授權 請勿轉載

author avatar
許 家源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