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攝影:吳德亮
2012年5月,世界頂級時尚精品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巴黎Asnieres工場,為慶祝台北101大樓概念店開幕,法國總部特別設計了全球限量僅三款的茶箱,分別以Epi彩虹色系皮革製作紅、綠及橙色,內置蔡曉芳大師的茶壺、茶海與六只茶杯含杯托,加上竹雕大師翁明川的竹雕茶則與茶匙,所構成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現代經典之作,每款台幣108萬的天價絲毫沒有嚇壞國內外的收藏家,除了以抽籤方式才能購得並立即「秒殺」售罄外,之後更與家扶基金會合作推出「築路計畫」專案,將茶箱另以鱷魚皮訂製後加上上述茶具,以起標價150萬元義賣捐出;為21世紀茶器與時尚的結合開啟了嶄新紀元。

包括以上兩位名家,台灣許多充滿人文思維、作品紅遍兩岸的茶器名家,創作茶器除了陶瓷器,也包括國人較少知曉的金、銀、銅、鐵器與漆器,以及介於陶與瓷之間、兩岸都鮮為人知的炻器等。我都曾在2012年出版的《台灣茶器》與2015年《台灣人文茶器》兩本暢銷大書詳細論述,甚至將其選入2019年我為北京編撰出版的《中華茶器具通鑑》大型套書內。




正如一位讀者Brand Kago在我臉書上的留言:「阿亮大師:您的報導,引導我們欣賞『未來大師』們的創作,真正符合『藝術』 的精魂所在,生活中緊縮的壓力,或許也會成為創作的薪柴所繫,藝術應該存在於創作的當下,也在創作完成的那一刻,達到高峰。創作完成後,只是『餘韻猶存』而已,您的系列報導,正好見證這個高原似的生命火光,為您喝采!」。



比較起已有九百多年歷史的宜興紫砂,臺灣茶器起步雖晚,卻因為許多文人的參與、藝術家的積極投入,很快就能跳脫單純的實用功能,提升至藝術創作與文人壺的境界。21世紀的今天,臺灣茶器無論在材質突破、造型創意、實用功能、釉色表現、多元媒材的注入等,都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現,閃耀兩岸三地與國際舞臺。


例如源於921大地震大地的省思而出的台灣岩礦壺,二十多年來名家輩出,包括鄧丁壽、古川子、游正民、三古默農、廖明亮、葉樺洋、江世為、林育賢等,以本土數十種天然岩礦結合陶土調配,燒成土胎質地堅硬,壺胎呈現光芒的質感,在兩岸乃至東亞、歐美都廣受青睞。




而柴燒名家吳金維則堅持不用金釉、白金釉、金箔或任何塗料,純粹以「一土、二火、三窯」的嫻熟技法與異於常人的創作心境,在屢敗屢戰的千百回柴燒烈火質變中,成就了兼具黃金光澤與多種色彩自然互補的炫燦。
同樣柴燒,陳金旺的「藍瀑天目」,除了不上釉燒出上下分別有金口與金足劃上完美驚嘆號、顯得貴氣十足的天目盞,更有如浩瀚星際中曼妙共舞的飛天女神的「藍瀑星空壺」。還有以金釉加飾於壺把,再以金毛獅王為壺鈕,甚或陽刻經文於壺身,使原本的陶壺呈現貴重金屬奢華感的劉世平,再再都令人驚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