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新聞/編輯部
基隆市長期照顧服務管理所今(30)日舉辦「大家作伙來分擔:互助照顧、喘息加倍」試辦成果發表會,分享一年來推動的成果與照顧者心聲。「互助喘息」是一種創新的照顧模式,由1名專業照顧服務員與1名照顧者合作,照顧者輪流至據點值班,共同協助2-6名失能者的安全看顧,透過「喘息兩次、排班一次」的共享模式,不僅突破現有制度瓶頸,也為長照喘息服務開創更多元的服務模式。基隆市自113年8月起率先推動互助喘息試辦計畫,2處據點一年間共提供314人次、1256小時的喘息服務,成功打造照顧者彼此支持、共享資源的社區新典範。
基隆市衛生局張賢政局長表示,市府看見照顧者在週末特別需要喘息的需求,因此自113年8月起推動互助喘息服務,並委託「基隆市天愛社會服務協會」及「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士林靈糧堂社會福利協會」辦理,這一年裡,2處據點共吸引31位會員參與,提供314人次的互助喘息服務,累計1,256小時喘息時數與412小時值班時數,讓長照家庭能在週六時光與外界交流,這不只是服務,更是一個能讓家庭照顧者走出來,彼此相互支持的社區平台。

參與者分享中,江女士說︰「有了互助喘息,我與姊妹能輪流值班,媽媽也能在熟悉的據點參加活動,甚至重拾下廚的活力。這裡就像媽媽第二個家,媽媽開心參與,我們也能放心安排自己的生活」。林先生則表示:「過去太太照顧我,現在換我照顧她。但偶爾,我也需要一點自己的時間。有了互助喘息,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享受一段久違的週末休假,讓愛走得更遠」。
互助喘息模式最早由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於108年率先試辦,並由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陳正芬教授研究推動,這項計畫整合人文、科技與財務,已被衛福部納入「長照3.0」試辦計畫,並預計於全國布建50處據點,讓更多家庭照顧者能共享這份「互助的力量」。
張賢政局長也呼籲,「照顧者應勇敢走出來」,與專業人員及社區「作伙來分擔」。目前基隆市有8家A級社整中心、297家B級服務單位、78處C級據點及3處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將全面提供互助喘息相關資訊,家庭照顧者如需協助,可撥打長照專線1966,或就近尋求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據點的協助,讓照顧路上不孤單。
基隆的經驗告訴我們:透過制度創新與社區力量連結,照顧者的笑容也能重新綻放。即日起民眾至「互助喘息-預約服務平台」:(https://www.mutualrespite.com.tw),註冊成為會員,立即可享有16小時的喘息時光,為自己創造一個安心的週末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