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公布資料,美國境內每年約有二萬人確診感染球黴菌症,病例主要發生於亞利桑那州及加利福尼亞州,而墨西哥、中南美洲等乾燥地區亦為流行區。球黴菌症非屬我國須通報之法定傳染病,過往國內醫療機構曾於醫學文獻發表8例散發之球黴菌症個案報告,均有國外流行地區旅遊或活動史,無本土感染病例。
疾管署指出,球黴菌存在於流行地區鹼性、沙質土壤中,主要透過吸入含球黴菌孢子之塵土而感染,特別是在發生強風或沙塵暴後;但不會在人與人之間造成傳染。多數感染者沒有症狀,約四成患者於潛伏期1至4週後出現發燒、疲倦、咳嗽、呼吸喘、頭痛、肌肉或關節痠痛、夜間盜汗、皮疹等症狀。少部分人(如免疫功能低下者、具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孕婦等高危險群)可能出現肺部或其他部位的嚴重感染。惟整體之致死率仍低於1%,大多數球黴菌感染的病人不需要治療,即可自行痊癒;若為球黴菌症嚴重疾病或發生嚴重疾病的高危險群,可依醫囑開立抗黴菌藥物治療。
疾管署提醒,臺灣雖非球黴菌症之流行地區,然因國人至國外流行地區旅遊、工作、留學與居住之頻率增加,且球黴菌症之發生率有因氣候變遷而上升之趨勢,民眾仍應留意感染風險,特別是易造成嚴重疾病之高風險族群。建議至流行地區之民眾應避免至工程建設或挖掘土石等易有塵土飛揚之地點;若無法避免,建議佩戴合適之N95口罩。發生沙塵暴時,建議待在室內並緊閉門窗,且可考慮使用空氣清淨機。4週內曾至或居住於流行地區之民眾,如出現疑似感染球黴菌症症狀,就醫時請告知醫師近期之流行地區活動史,以利早期正確診斷疾病。
疾管署已建立球黴菌症送驗機制並於今日發布致醫界通函提醒醫療院所,醫師如遇出現疑似症狀個案請加強詢問流行地區活動史,必要時可採集臨床檢體送驗。另已於疾管署全球資訊網建立相關衛教資訊供民眾查閱 (首頁>傳染病與防疫專題>傳染病介紹>其他傳染病>球黴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