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穿耳洞,對於許多人來說是青春的印記,是展現自我的第一步,是個人風格的入門儀式。然而,這個看似尋常的小動作,背後其實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風險。當我們貪圖便利,隨手走進街邊小店,用一把陳舊的耳洞槍「打」下耳洞時,我們其實是在與風險豪賭——賭那把槍是否消毒完全、賭耳洞位置是否恰好、賭後續的感染與發炎不會找上自己。
皮膚科醫師張哲皓指出,傳統的穿耳方式,往往缺乏專業的術前評估。在夜市或飾品店,沒人會問你是否有蟹足腫體質,也沒人會檢查你的凝血功能,更遑論為你客製化評估耳垂的厚度與對稱性。這種「一槍穿到底」的方式,雖然快速,卻也因衝擊力大、對組織傷害強,而埋下日後發炎、留疤,甚至引發囊腫的隱患。這些風險,都遠比當下的那一點痛感,來得更為深遠。
當社會大眾對健康與美學的要求持續提升,醫療級的「穿」耳洞服務,便應運而生。在診所,穿耳洞不再是件隨手可得的小事,而是一項嚴謹的醫療行為。專業醫師會針對每個人的體質、凝血功能,甚至是耳朵的外型,進行全面評估。這不只為了安全,更是為了美觀。因為只有在對的位置,耳環才能完美地襯托你的臉龐,而不是成為一個讓你感到後悔的記號。
醫療級穿耳洞與傳統方式的最大區別,在於其核心技術的革新。與傳統耳洞槍的暴力穿刺不同,診所通常會先使用汽化型雷射(如二氧化碳雷射)在耳垂上精準地創造一個微小孔洞,再搭配醫療級的穿刺針具完成穿洞。這個過程,就像是為傷口預先鋪好一條平坦的道路,將組織傷害與發炎反應降至最低。
張哲皓醫師解釋,雷射的優點在於它能迅速止血並減少傷口滲液,這對於後續的傷口照護有莫大幫助,也大幅降低了細菌感染的機會。當你不再需要費心處理血水與滲液,術後照護自然變得簡單。此外,在診所,針對對痛覺特別敏感的族群,醫師還能提供冰敷、麻醉藥膏等方式,讓穿耳洞的體驗更為舒適。雖然診所的價格會略高於傳統小店,但這筆費用換來的是更低的風險、更安全的過程,以及一個能真正讓你安心佩戴耳環的健康耳洞。
「穿耳洞只是開始,後續的照護與耳環選擇,才是這趟旅程的關鍵。」張哲皓醫師強調。耳洞打完後的兩個月,是傷口癒合的黃金期。在這段期間,每日清潔、定期轉動耳環、避免長時間碰水,都是確保耳洞順利穩定的重要步驟。而第一副耳環的選擇,也至關重要——應選擇醫療鋼、純金等不易過敏的材質,並以大小適中、不易滑落的基本款耳釘為首選,避免複雜造型對傷口造成不必要的拉扯。
這篇報導最終想傳達的,不是要大家一味排斥傳統穿耳方式,而是希望能喚起大眾對於「小傷口」背後隱藏風險的重視。穿耳洞,不該只是圖個快、圖個方便,而更應該是一場對自身健康與美麗的負責任行為。選擇有專業醫療背景與合格設備的診所,不僅是為了一個完美無瑕的耳洞,更是為自己的身體健康買一份安心的保險。
新聞來源:ME 生活|ME 美醫誌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