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舞集《定光》登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百年歌舞伎舞台重現台灣山林

《定光》於百年農村歌舞伎舞台演出
雲門舞集提供

記者王百佑報導

8月23日晚間,雲門舞集以藝術總監鄭宗龍的作品《定光》,首度登上日本最具國際指標性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演出地點選在香川縣四國村博物館內擁有百年歷史的小豆島農村歌舞伎舞台。演出自暮色展開,舞者呼吸聲與踏地聲在木舞台與石階間迴盪,與蟲鳴鳥叫交織成獨特聲景,數百名觀眾屏息觀賞,掌聲經久不息。

國際藝術祭重振群島 雲門首度登台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自2010年創辦,三年一度舉行,今年邁入第六屆。因應瀨戶內海人口外移與產業凋敝,藝術祭邀集世界各地藝術家透過建築、裝置與表演藝術,重新連結土地與社群,使群島煥發新生並享譽國際。

雲門舞集於2022年即受邀參與,因國際巡演未能成行,終於在今年實現首演。團隊兩度走訪瀨戶內群島,與藝術祭總監北川富朗共同選定百年農村歌舞伎舞台,讓《定光》與當地文化歷史共鳴。

《定光》於百年農村歌舞伎舞台演出 /瀨戶內藝術祭提供,攝影Shintaro Miyawaki

百年舞台與台灣山林意象相遇

小豆島農村歌舞伎舞台建於江戶末期,是日本少數仍持續使用的古老舞台,見證百年來的祭典與表演。此次雲門演出特別加設延伸舞台,使作品更完整並與觀眾貼近。潔白簡約的《定光》舞台,在瀨戶內海轉化為與森林、石階、草木疊合的獨特景觀。雲門舞者大量的踏地與拍地動作,與自然聲響互相呼應,彷彿將台灣的山林直接搬入瀨戶內海。

《定光》於百年農村歌舞伎舞台演出 瀨戶內藝術祭提供,攝影Shintaro Miyawaki

與居民共舞 開啟跨國交流

除了正式演出,雲門舞集也在藝術祭新開放的「志度津田」區域,於「津田之松原」帶來共舞活動,邀請居民與遊客一同起舞。舞者選用改編自日本演歌的臺語歌曲〈苦海女神龍〉與森進一的經典曲目,讓觀眾體驗台灣舞蹈的溫度與情感交流。

雲門舞集表示,此次登上瀨戶內藝術祭,不僅讓台灣舞蹈走向國際舞台,更與當地歷史場域、自然環境以及居民產生深刻連結。接下來,雲門將於台灣推出鄭宗龍全新創作《關不掉的耳朵》,年底則帶著作品《波》赴日本橫濱、京都、北九州巡演,持續拓展國際文化交流的腳步。

《定光》於百年農村歌舞伎舞台演出,鄭宗龍與舞者謝幕
雲門舞集提供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