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新聞|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安華(Anwar Ibrahim)政府近期正式啟動了該國數十年來最敏感、也最艱鉅的經濟改革之一:柴油補貼合理化。自 6 月 10 日起,柴油價格將不再全面補貼,而是回歸市場機制,價格預計上漲超過 50%。這項政策旨在遏制嚴重的燃油走私,並將節省下來的數十億令吉資金,轉而用於更具針對性的現金援助計畫。此舉被視為馬來西亞告別「馬哈迪時代」大規模補貼政策的關鍵一步,卻也立即在全國引發了劇烈的政治與民生震盪。
告別「雞場街」的廉價柴油
長期以來,馬來西亞的燃油補貼政策,使其成為本區域油價最低的國家之一,但也造成了巨大的財政負擔與猖獗的跨境走私。鄰國的貨車司機,甚至漁船,都前來享受這份「國民福利」,場景猶如麻六甲「雞場街」(Jonker Street)般熱鬧,卻讓國庫不堪重負。安華政府此次的改革,正是要對這種長期的資源錯配進行「外科手術式」的切割。
「茅草行動」的經濟餘波
儘管政府強調,將為物流業、漁民及符合資格的個人提供現金補助,以緩解衝擊,但市場的恐慌情緒依然迅速蔓延。民眾擔心,柴油價格的上漲,將不可避免地傳導至運輸成本,最終推高所有商品與服務的價格,引發新一輪的通貨膨脹。反對黨更是抓住機會,猛烈抨擊政府「背叛人民」,試圖掀起一場反對漲價的社會運動,其緊張氛圍,堪比 1987 年引發政治危機的「茅草行動」(Operation Lalang)。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補貼改革是馬來西亞邁向財政永續的必要之痛。然而,如何在改革的陣痛期,安撫民心,並確保援助措施能精準到位,將是安華政府當前最嚴峻的執政考驗。這場柴油價格的風暴,不僅考驗著馬來西亞的經濟韌性,更深刻地牽動著布城(Putrajaya)的每一根政治神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