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復興在澎湖 秀才館變身音樂種子搖籃

記者陳睿澤/澎湖報導

昔日秀才館搖身一變,成為白沙鄉音樂搖籃。港子社區發展協會、許凌雲秀才館與宋昀芝議員服務處攜手舉辦「藝文復興在澎湖」活動,在瓦硐許凌雲秀才館連續舉行5天,歷經楊柳颱風侵襲干擾,15日仍順利舉行成果發表會。

此次活動以烏克麗麗教學與音樂創作為核心,邀請孩子們走進秀才館,學習彈奏、演唱與創作,並將澎湖海島的自然景色、生活故事融入歌詞之中。從基礎和弦學習,讓孩童們不僅能掌握樂器技巧,更能在音樂交流中體驗藝術帶來的自信與快樂。

由於活動不只是音樂課程,更是一場文化傳承的行動,聘請高雄師資與高雄10名孩童參與本活動作為交流,將家鄉的藍天、海浪化為動人的旋律,讓更多人聽見澎湖的美麗故事。宋昀芝議員特別感謝社區與館方的支持,讓偏遠地區的孩子能享有平等的學習機會,共同用音樂記錄屬於澎湖的夏日回憶,文化局長陳鈺雲也專程前往參加,並帶來禮品及澎湖合作限量版乖乖分送小朋友。

另外,原本許凌雲秀才館在跨海大橋尚未完工之際,是白沙物資集散中心,來自西嶼、馬公物資都聚集在此,藉由許凌雲名氣,白沙鄉民來此取貨,但隨著時代變遷,瓦硐交通要衢地位被取代,許氏後人紛紛離去,前往異鄉謀生,曾一度荒廢,後是宋昀芝議員積極奔走,透過澎湖縣文化局協助,找回在美國定居的許氏後人,經過整修才有了今日澎湖縣定古蹟模樣。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