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詩意》 下班了,下雨了! 在雨中,一切都迷濛了! 藝文 by 編輯部 2025-08-15 FacebookLINETelegramWhatsAppTwitter 文/袁青 「矇朧」在 Philip Barlow 的作品中,其實可以歸類為一種延伸自「印象派」的當代光影主義(Contemporary Light Impressionism)。 運用淺景深、散(bokeh)效果與顏色的漸層,讓景物脫離具象細節,形成光暈與色塊迷濛的詩意感,反而蘊含著強烈的情緒共鳴。 特別強調光的形態與顏色溫度,某種程度上,抽離細節、更專注在[矇朧]的畫面既有日常感又帶著夢境感。 「看不清卻熟悉」是不是讓你彷彿在雨中凝望著那段往日時光與漸行漸遠的經歷⋯⋯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編輯部 See Full Bio FacebookLINETelegramWhatsAppTwitter 富豪人生袁青時尚學 藝境人生 前一篇ICE指數成為KGI SITE發行的臺灣首只多資產ETF的基準下一篇人體字母 台灣薪資平均數陷阱? 七成勞工薪資失衡困境 (報新聞/鄒志中 特稿) 台灣七成勞工的薪資低於4.8萬平均數!錢都跑去那裡去了呢?台灣的經濟到底是好還是... 2025-11-17 台中城市治理的結構性風險? 慶典經濟「台中購物節」省思 (報新聞/鄒志中 特稿) 「台中購物節」再度以驚人的數字震驚國人!台中市政府日前藉由高額獎品、多元抽獎機制... 2025-11-17 全國績優文化志工 共築臺灣文化風景 報新聞/記者蔡昀臻/台北報導 文化部所屬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主辦「第32屆全國績優文化志工表揚典禮」,今(14)... 2025-11-16 茶香與金針花在東台灣小瑞士共舞 文/攝影 吳德亮 提到花蓮的茶產業,許多人一定先想到以天鶴茶、蜜香紅茶或柚香茶聞名的瑞穗鄉,其實玉里鎮與富... 202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