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詩意》 下班了,下雨了! 在雨中,一切都迷濛了! 藝文 by 編輯部 2025-08-15 FacebookLINETelegramWhatsAppTwitter 文/袁青 「矇朧」在 Philip Barlow 的作品中,其實可以歸類為一種延伸自「印象派」的當代光影主義(Contemporary Light Impressionism)。 運用淺景深、散(bokeh)效果與顏色的漸層,讓景物脫離具象細節,形成光暈與色塊迷濛的詩意感,反而蘊含著強烈的情緒共鳴。 特別強調光的形態與顏色溫度,某種程度上,抽離細節、更專注在[矇朧]的畫面既有日常感又帶著夢境感。 「看不清卻熟悉」是不是讓你彷彿在雨中凝望著那段往日時光與漸行漸遠的經歷⋯⋯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FacebookLINETelegramWhatsAppTwitter 富豪人生袁青時尚學 藝境人生 前一篇KEY啟動巡演「海外首站獻台北」10月4日登台北流行音樂中心下一篇人體字母 陽光下,男人曬交情 文/袁青 陽光灑落、海風輕拂,這不是伸展台,而是英國鄉間的男性日常。 深綠毛衣的沉穩,一抹焦糖皮革的溫熱... 2025-08-15 人體字母 文/袁青 2023年,崔維斯·斯科特 (Travis Scott) 為《Pin-Up》雜誌拍攝了一組照片,... 2025-08-15 《神話鏡語》 面對你的潛意識 人與獸的交錯與分裂 文/袁青 法裔美國插畫家與藝術家Lou Benesch 以水彩筆觸構築出充滿對於「偶數」的寓意的畫中,沒有... 2025-08-15 「藝」起矇眼? 不是躲貓貓的異數⋯⋯ 文/袁青 一個在伸展台上行走,一個在畫布上沉思:當時尚與藝術共同以一種遮蔽視線的手法 「我選擇不看」! ...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