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新聞|東協快訊] — 東南亞這三國製造業正火熱競爭,越南靠科技投資衝刺,泰國雖然工廠關門壓力大但投資回溫,馬來西亞則用國內需求穩住陣腳。大家合併看,像在比誰的生產線更猛,關稅風暴來襲,但機會也多。
越南科技投資領跑,生產加速中
越南總理大力支持CT集團進軍先進科技,三星和英特爾等大廠砸錢進來。新聞顯示,7月製造業PMI回升到52.4,訂單暴增,勞工成本比中國低一半,吸引Nike和Adidas轉移紡織生產線。儘管出口碰上關稅障礙,但整體工業容量領先亞洲,AP直呼越南是下個老虎經濟體。
泰國工廠關閉潮,電子零件撐腰
泰國6月工廠開關數持平,就業丟了2300多個位子,投資下滑到2.6億泰銖。但電子和汽車零件製造投資高達16.72億泰銖,出口曾大漲17.8%。工業部提醒注意美國新關稅,供應鏈得調整,食品和金屬產品仍是強項,7月擴張跡象讓人鬆口氣。
馬來西亞內需救場,製造穩穩來
馬來西亞7月製造業需求緩和,第二季GDP成長近4.3%,靠國內需求支撐。印刷和飲料業擴張,雖然整體亞洲製造指數排後,但穩定避免大亂。新聞強調,內需拉動讓它在關稅風暴中不那麼慘,未來高科技轉型是關鍵。
三國關稅大戰,供應鏈怎麼調
合併分析,美國關稅讓大家緊張,越南用2025年新程序讓進出口更彈性,嚴控貨源避免當中國轉口。泰國得監控出口影響,馬來西亞靠穩健成長緩衝。原料供應延遲是痛點,但越南成本優勢、泰國投資重點、馬來西亞內需,讓三國有機會突圍。

未來高科技轉型,誰笑到最後
越南從紡織跳到半導體,泰國穩住電子就業,馬來西亞追趕汽車和食品。三國合起來,勞工與投資挑戰多,根據網路風向普遍認為越南領先,泰國克服壓力,馬來西亞穩步前進。高科技是共同目標,2025年製造業大爆發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