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巡署偵巡計畫案 週刊評論與會業者負責人是「中國某產業頭號戰將」 業者新聞稿也曝相關規格 展現美、中、台三方關係良好

記者陳睿澤/台北報導

海巡署在114年曾針對偵巡業務做相關計畫會議,邀集多個單位及業者與會,由於該公文機密級別為「普通件」,收文單位皆可詳閱計劃內容、與會單位及「佈防圖」,「吹哨者」指出該會議疑點重重,部分相關規格早已在媒體由廠商公布,且公布規格的廠商在週刊評論與「中共當局關係良好」,曾在中國限制外資佔比後,在北京創下外資佔比最高的本土化公司負責人。

在週刊評論該業者負責人是中國某產業頭號戰將,更以在中國創下兩個第一做撰述展現在中國的產業實力,由於當時中國針對該產業的外資做出相當限制,週刊報導該業者負責人在中國北京「不僅是第一家民間業者,也是獲得中國官方核准的第一家外資佔多數股份的在地產業業者」。

該業者負責人在返台後,在台灣創立了相關產業的訓練學校,2018年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稿中蔡英文前總統希望該業者能打造圓夢基地。不過在2021年由中國官方辦理的對台政策交流會中,該業者負責人也獲邀參加並在交流會中視訊致詞。令人訝異的是該業者在2023年有關國防相關的展覽中,以新聞稿的形式撰寫出許多設備的規格及製造商名稱,並宣稱已取得美方的武器進出口限制許可。

至於業者在新聞稿中曝光規格,是為了要展現與美方關係良好,還是背後另有動機不得而知,不過針對相關內容,某業者只稱同業惡意造謠抹黑,不過就「中國官方網站新聞稿」、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稿、業者自行發佈的新聞稿、週刊報導等多方公開資料,不難見業者確實在美、中、台三方都有著良好的關係,能在中國成立第一家外資佔比最高的公司、又能取得美方武器進出口限制。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