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彭可/龍岩·連城 報導】八月的熱浪在連城縣海峽兩岸棒球文化交流基地下的綠蔭場上湧動,投球、擊球、跑壘……一顆顆棒球在空中劃出優美的拋物線。連城縣實驗小學的少棒隊隊員們每一天在炎炎烈日下苦練,只為在2025年體彩杯海峽兩岸(連城)青少年棒球邀請賽暨第六屆海峽兩岸(連城)青少年棒球文化嘉年華中自信揮棒。這場跨越海峽並聯結港澳的棒球文化交流,正是連城以棒球為紐帶推進蓮臺交流的縮影。

在實驗小學的棒球場上,小蓮蓬少棒隊的賴致遠正在練習擊球,汗水浸透了球衣,但他的笑容依舊燦爛:“我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棒球課,將來想進國家隊!”該校是連城首批被中國壘球協會授予的“全國棒壘球實驗學校”,其組建的校隊已經多次前往臺灣進行交流。
連城能夠讓棒球運動在校園中“開花結果”,得益於系統的培育體系。連城一向重視青少年棒球運動的推廣及人才的培養工作。

在連城舉辦的多項重大賽事中,2025年第五屆“第一家園”閩臺職工運動交流、2025全國青年女子壘球錦標賽、2025年福建省青少年棒球錦標賽等,紛紛在連城順利舉行。自2023年承辦全國女子壘球冠軍盃賽以來,連城的棒球小鎮聲名鵲起,賽事熱度及參與人數不斷增加,已成為全國棒壘球運動的新地標。
透過品牌賽事搭建平臺,讓兩岸少年“同場揮棒”。2014年,來自臺灣彰化的中小學棒球隊首次來到連城進行交流,這開啟了兩岸棒球賽事常態化交流的序幕。連城隨後成立了棒球產業發展委員會、海峽客家交流合作服務中心及海峽兩岸棒球產業文化交流基地服務中心,全力最佳化兩岸(連城)棒壘球交流賽,積極推進兩岸棒球運動的交流與合作,加快蓮臺融合的步伐。
自2014年以來,連城成功舉辦5屆海峽兩岸(連城)棒球文化節,累計開展28場次的兩岸青少年棒球交流活動,吸引了35支臺灣青少年棒球隊的參與,合計920餘人次,另外連城也派出9支少棒球隊、220餘人次赴臺參與交流比賽。

此外,自2020年起,連城按照“一園一中心一賽事”佈局,每年常態化舉辦並承辦諸多系列棒壘球賽事。尤其自2023年以來,連城先後承辦了福建省青少年棒球錦標賽、福建省青少年棒球公開賽、全國女子壘球冠軍盃賽等九場省級或以上的賽事,不斷提升賽事規格,成為大陸開展青少年棒球運動及兩岸青少年棒球交流最為活躍的縣份之一,進一步推動了連城棒球小鎮的發展。
走進連城縣閩臺棒壘球融合發展基地,專業氣息撲面而來。這裡有2片標準成人棒球場與1片成人壘球場,並配備現代化的棒球、壘球賽訓中心,能容納2100個觀眾席位,設計巧妙,滿足國家級賽事的嚴格要求。
連城的“棒球版圖”還在不斷擴充套件。為推進“棒球小鎮”建設,2015年連城投資1050萬元按照國家A類賽事標準建造了工業園區棒球比賽訓練基地,這是福建省最早投入使用的棒球場。2022年,連城再投資1200萬元,按照U15青少年硬式棒球國際賽事標準新建了海峽兩岸棒球文化交流基地棒球場。目前,連城正在推進廣龍棒壘球文化交流基地(二期)專案、閩臺棒壘球融合發展基地專案及棒壘球主題酒店等多個專案,致力於完善棒球小鎮的配套設施。
在硬體建設之外,連城的軟體支撐同樣紮實。藉助廟前臺商工業集中區,已吸引4家臺資棒球企業落戶,宏國(龍岩)運動用品有限公司的棒球手套遠銷歐美,久和(龍岩)運動器材有限公司的年產量也達到了百萬個,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棒球用品生產基地。

自2012年以來,連城實施“棒球進校園”工程,試點學校已擴充套件至10所,每年提供50萬元的經費用於開展棒球運動。2017年,棒球運動被納入連城縣中小學體育課選用教材,推廣至全縣中小學。2022年,《連城縣教育系統推廣棒球運動實施方案》的出臺,進一步最佳化了棒球課程、暢通升學渠道,並培育師資力量,加速形成棒球運動員的梯次培養體系。
與此同時,連城縣積極實施“棒球運動進校園”工程,建設“棒壘球運動特色學校”,將棒球課程納入校本課程體系,並定期開展棒球興趣班及課後社團活動,目前已覆蓋超3000名學生。連城縣還舉辦了40餘場公益講座,向學生普及棒球文化、規則及基本技能,激發青少年對棒球運動的興趣。
除了棒球,連城在“融合發展”方面的努力同樣卓有成效。已舉辦六屆的海峽客家烹飪大賽吸引了兩岸142支代表隊參賽,80餘名連城廚師前往臺灣展示客家美食;連城拳、提線木偶戲也赴臺展演,姑田游龍的巡遊在新竹縣引發轟動;連城實驗小學等三所學校與臺灣彰化東山等三所學校結成了姊妹校。
隨著“快樂棒球·青春逐夢”為主題的2025年體彩杯海峽兩岸(連城)青少年棒球邀請賽暨第六屆海峽兩岸(連城)青少年棒球文化嘉年華的活力舉行,連城的“棒球小鎮”故事在綠茵場上不斷吟唱。對於連城而言,棒球小鎮不僅僅是一個運動場所,更成為了兩岸青少年“以球會友”的“同心橋”,也是在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不斷上升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