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上海WAIC高峰會提出全球AI治理計畫 強調多邊主導與開源合作

中國在上海WAIC高峰會提出全球AI治理計畫 強調多邊主導與開源合作

索引新聞| 劉俊彥
中國於2025年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與全球AI治理高層會議上,宣布推出全球AI治理行動計畫,提出創建「世界人工智慧合作組織」,倡導全球多邊合作與開源共治,自此躍升為AI治理新主導力量。


全球AI治理行動計畫內容與定位

十三點治理架構與國際機制

中國在會上發布的計畫包括13項要點,主張透過聯合國框架下的新對話機制與安全治理機制,解決全球政策碎片化問題,並避免AI成為少數國家或企業的封閉遊戲

提案設立全球AI合作組織

針對上述治理體系,中國提出成立「世界人工智慧合作組織」,總部暫定設於上海,作為多邊合作、開源方案交流、技術分享平台,尤其聚焦支援全球南方國家與中小型市場


會議規模與展示焦點

  • WAIC 2025 於7月26至28日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主題定為「Global Solidarity in the AI Era」,有 超過1,200名代表來自30多國參與,展覽面積首破70,000平方公尺,共有800家企業參展、超過3,000件技術產品展示

  • 展品包括40款基礎模型、50項AI終端設備、60多款智能機器人,以及100多個全球或中國首度亮相的產品;既有華為、阿里巴巴、Unitree Robotics 等的尖端技術,也有特斯拉機器人與西門子工業助手登場


國際與業界反應衡量影響

  • 全球視角下,中國此舉被視為與美國 AI 自由市場模式的鮮明對比。Premier 李強與多位業界專家強調「AI應為人類共同財產」,呼籲全球合作與共治,而非美國主導的市場優先策略

  • 國際學者如 University of Surrey 的 Song Yizhe 稱讚中國提供開放合作的姿態,對於縮減南方國家與資源受限市場的技術落差具有鼓舞作用

  • 然而也有觀察指出,儘管中國強調開源與合作,但其透明度仍低於西方同行,對於長期風險(如AGI安全)尚缺乏公開審查框架


分析—中國策略意涵與全球競逐格局

  • 行動計畫與合作組織提案,反映中國正積極塑造自己為全球AI治理中心,走出與美國「鬆綁優先」的技術霸權策略不同路線。

  • 推廣開源模型與跨國社群參與,有助於強化對發展中地區的技術輸出與影響擴張,建立以多邊共治為核心的AI發展型態。

  • 此舉亦可視為中方藉由治理理念與制度架構抗衡美方「技術供應鏈封鎖」,以制度打造話語權與技術平台主導權


未來觀察與制訂戰略

  • 關注焦點包含:該組織實際啟動時間、各國參與程度與治理規範設計;是否能成為實質國際主管單位仍待觀察。

  • 未來是否就開源模型、安全準則、治理對話機制達成一致共識,以及吸納全球南方國家代表參與,是衡量此計畫有效性的關鍵。

  • 此外,中美兩大陣營是否在UN或AI治理平台展開持續協商或對立,也將直接影響全球AI政策與市場格局。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