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新聞| 劉俊彥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7月公布《AI行動計畫》,核心在於透過鬆綁國內監管與擴大盟國出口,強化美國在全球AI競爭中的主導地位,引發業界與國際多方回應。
美國發布AI行動計畫 川普強調「贏得AI競賽」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2025年7月下旬正式公布《AI行動計畫(AI Action Plan)》,旨在「贏得全球人工智慧競賽」。該計畫包含大幅鬆綁AI技術的國內監管規範,並積極鼓勵AI出口給盟友國家。這項政策的主要目標在於加速AI產業發展、拉近美國與中國在AI領域的差距,並確立美國作為全球AI創新與應用的中心地位。
鬆綁管制、推動基礎建設與出口補貼
放寬國內AI應用規範
根據白宮政策辦公室公布的內容,AI行動計畫將「移除繁瑣的限制性法規」,特別針對自動駕駛、醫療AI、軍事應用等敏感領域,推動更快的審批流程與創新實驗計畫。川普表示:「我們不會讓官僚主義拖慢美國創新的腳步。」
鼓勵對外AI輸出與同盟技術共享
美方將擴大對「可信賴盟國」(Trusted Partners)出口AI技術的自由度,提供「稅務減免與出口融資補助」,並設立一項全新的「全球AI競爭基金」,協助美國企業在全球市場拓展AI應用。
科技界贊同,專家擔憂風險監管缺口
此一去管制導向政策獲得包括NVIDIA、OpenAI、Google DeepMind等大型科技企業支持,認為有助於加快創新步伐、降低營運成本。不過,數位公共政策研究所(Digital Policy Institute)發表聲明指出,過度去監管恐導致「倫理風險與不當使用問題擴大」,特別是在缺乏強制審查機制的情況下。
國際上,歐盟AI政策部門對美國此舉表達保留,認為與其推進中的《AI法案(AI Act)》存在衝突;中國外交部則低調表示「密切關注美方政策發展」。
美中AI角力升溫,美國選擇市場驅動路線
專家指出,這份AI行動計畫的背後,正反映出美中之間的技術主導權競賽。在中國積極推進「AI社會主義治理」的同時,美國選擇了「市場驅動式創新模型」,兩種模式的競合將深刻影響未來全球AI治理格局。
此外,該計畫還隱含外交戰略目的——透過AI技術出口建立盟國依賴關係,打造以美國為核心的AI同盟網絡。
執行細節與國會監督機制待明朗
儘管AI行動計畫已有框架,但具體的執行細則、監督制度與預算規模尚未完整揭露。分析人士指出,這可能成為2025年美國大選前的國會辯論焦點之一。美國是否能在保有創新動能的同時,也兼顧社會與倫理風險,將是這項政策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