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大攜手資誠與秀傳醫療 打造台灣最大AI醫療創育平台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在醫療數位轉型浪潮下,「中台灣生醫創育深耕平台」應運而生,意在打破學術與產業間的藩籬,促進臨床痛點導向的創新產品落地。中山醫學大學與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年聯手啟動該平台,標榜整合「臨床實證、創新技術、資本媒合」三大核心資源。本次「B.E.S.T Innovation Symposium – Networking Session」為平台首場國際論壇,由中山醫大與秀傳體系聯合主辦,展現中台灣串聯國際創育網絡的能力,也為台灣生醫創業提供嶄新舞台。

中台灣生醫創育深耕平台與秀傳醫療體系合作舉辦研討會,邀集美、歐、台專家交流 AI 手術創新。
中台灣生醫深耕創育平台與秀傳醫療體系於中山醫大共同舉辦「B.E.S.T Innovation Symposium 2025 」國際研討會。

論壇焦點落在AI手術與臨床導入的實務挑戰,內容涵蓋公衛政策、醫療工程、創投觀點與臨床實作。例如,美國前聯邦婦幼保健局局長Michael C. Lu從公衛視角剖析數位醫療趨勢,UC Berkeley 的學術支持意味著平台具備國際級智庫後盾。Santé Ventures 的Dennis McWilliams則直指市場需求與臨床痛點的匹配為「創新產品成功關鍵」。此一論述明確揭示:唯有跨域整合,才能實現醫療創新的商轉。

中山醫大前校長暨營養學系教授王進崑,介紹 AI 雙向互動平台在個人健康分析與回饋的應用模式。
美國創投專家 Dennis McWilliams 分享從臨床痛點出發、拓展至國際市場的醫療創新產品發展經驗。

儘管論壇大咖雲集、視野宏觀,後續成效仍需觀察其「從討論走向行動」的實力。觀察指標可聚焦三面向:一是平台是否能促成實質投資或產品孵化成果;二是臨床需求導向的創新案,是否能縮短試驗至實用的落差;三是該平台是否建立起可擴散、可複製的創育模式。此外,如何解決法規障礙與資源整合,將決定中台灣能否真正成為引領台灣生醫轉型的「創新中樞」。

荷蘭特溫特大學教授、LEO 機器人中心創辦人 Stefano Stramigioli 分享 AI 輔助手術的導入實務與技術未來展望。

新聞來源:台中中山醫學大學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