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新聞/記者羅蔚舟報導】
第8屆好食好事加速器正式啟動!共計11家聚焦食農科技、供應鏈服務與新型飲食體驗的新創團隊齊聚亮相,包括AI選址、虛擬人客服、冷鏈保濕、衛星倉儲、食材流通、減碳實踐,再到新型食物與傳統美食標準化,全面串聯食農上中下游價值鏈。這群新創用技術驅動解決現場問題,同時也用創意回應人們對飲食與生活的期待與情感,突顯食農科技能有溫度、融入日常的創新特色。

台灣唯一專注於食農科技創業輔導的「好食好事加速器」,今年邁入第8屆,並於近日正式開學啟動。歷經多輪徵選與評估後,11家團隊脫穎而出,涵蓋AI技術導入、智慧倉儲物流、虛擬人客服系統、植物蛋白飲食革新、餐飲社群媒合平台等多元面向,充分展現產業在「效率、彈性、共感」等關鍵要素上的創新轉型潛力。
▇聚焦「AI × 流通 × 新飲食」三大趨勢
今年入選的新創呈現三大明確趨勢。首先是 AI 與數據驅動的決策優化,如「團薦科技」打造的 AI 選址系統,協助實體餐飲以數據預測選點潛力;「愛吠的狗」開發的虛擬人客服,則協助品牌改善服務效率與人力負擔,成為餐飲第一線的數位幫手。
其次是供應鏈與流通創新,例如「泰科動力」專注於無人倉儲與智慧搬運技術,「Cool Innovation」投入低溫、高濕冷藏技術解決方案,而「宥杏」與「可可食集」則重構 B2B 食材流通平台,以平台化思維提升營運效率與供應透明度。「電電數位」則協助企業建立碳排追蹤與員工永續參與系統,讓低碳營運從企業管理延伸至每位員工的日常選擇,將氣候行動轉化為職場生活中的具體實踐。
最後是新型態的飲食內容與體驗。如植物工廠「好食」運用環控技術穩定供應無毒蔬菜予自有品牌餐廳與大型通路,打造科技導入的新蔬食體驗;「拾吾豆乳」以高濃豆乳工法開拓健康新市場;「日日好食」開發高蛋白低碳水的機能型麵體;「Kitchen Lab」則將小吃、手路菜標準量化與品牌升級切入,建立新一代連鎖模式。
▇為成長先布局 啟動「創業飛輪計畫」
除加速器計畫外,好食好事今年也啟動「創業飛輪計畫」,選出5家具穩定營收的新創,聚焦策略梳理與品牌連結,協助開展下一階段商機,提升資本吸引力。入選團隊包括:uMeal、元初豆坊、甘單水餃、快帶科技、望山穗。
「若說加速器是打造可擴張的成長引擎,協助團隊衝刺從1到100;『創業飛輪計畫』則像一套策略變速器,針對已有市場基礎的團隊進行深度調校,準備迎接下一波突破。」好食好事加速器營運總監張正瑜表示。
▇攜手政府、企業與創投夥伴 共築生態網絡
好食好事持續深化與政府、企業與創投夥伴的協作,擴大食農創業生態圈。合作單位包含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味全、扶田資本與大拙匠人食品,從政策支援、產業合作到投資鏈結,建構完整支持體系,陪伴團隊落地成長。
其中,大拙匠人將輔導「日日好食」與「拾吾豆乳」,推動產品開發與海外布局;味全則由高階主管群於業餘時間擔任志工業師,實際投入青年創業陪伴;扶田資本則與好食好事共組「Agri-food Nexus Taiwan」社群,串聯國內外資源促進交流。
好食好事執行長林薇真表示:「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團隊的成長,更是整體生態系的擴張與對話正在發生。從技術、品牌到資本,唯有串連更多跨領域夥伴,才能真正打開台灣食農創新的格局。」
▇展望與行動:Demo Day成果發表日將於10月登場
「好食好事」是由「頂新和德基金」所捐助支持,迄今已邁入第8屆,今年加速器計畫預計進行五個月,預計於10月底舉辦成果發表會(Demo Day),邀請企業、投資人、政府與媒體現場見證 11 家新創的成長軌跡與產業落地潛力。好食好事亦未來有期待更多新創、品牌與科技團隊加入,攜手打造更高效、更具人味的創新飲食、流通產業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