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起台北當代 從器到型、從用到觀; 工藝與藝術,一步之遙

文/袁青

當工藝技藝達到極致,且其形式與材料能承載情感、觀念或哲學時,它便跨越了工藝「實用」,而步入藝術殿堂了。
在「台北當代」南港展覽館遇到好多許久不見的朋友,而逛到轉角遇見日本竹工藝家田辺竹雲斋(Tanabe Chikuunsai IV),從素材選擇、工藝細節到造形語境都予人強烈藝術語彙的竹編作品⋯⋯不由得理解藝術的「多元性」;而就在眼前曾在大英博物館、凱撒宮(Palais de Tokyo)展出的「手工藝」,何以跨界登上藝術殿堂的意義。


*竹編與土壤/礦質材料的結合——這不僅是技術上的混搭,更象徵自然與人為、柔性與剛性之間的對話。
*極致細膩的異材/漆染、細篾錯織等技藝嵌入等,超越了傳統「日用工藝」的功能目的。
*自由曲線結構/編織的洞狀結構,打破容器概念,進入一種「流體雕塑」狀態。


出身自四代竹藝世家,原本承襲花器、茶道具等傳統實用工藝的田辺竹雲斋,將竹材轉化為雕塑語言——不再是容器,而是情緒、空間與流動性的具象化的裝置作品,突破工藝之「用」而進入「觀」的境界,成就了"當代藝術"的感動。

author avatar
編輯部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