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次長指出,手部衛生是預防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及抗生素抗藥性最簡單、有效且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為減緩抗藥性微生物之發生及其傳播,疾管署自2020年起推動抗生素管理與感染管制卓越計畫,透過聯盟群組院所合作模式,引導院所以多面向整合性策略與品管手法,導入具實證基礎之抗生素管理與感染管制措施,另自今年起成立抗生素抗藥性防治中心,以強化我國抗生素抗藥性防治和教育的推廣活動。感謝這麼多醫療及照護機構加入國家將抗生素抗藥性防治的行列,一起推動手部衛生、抗生素抗藥性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提升醫療專業人員及民眾抗生素抗藥性知能,強化抗生素抗藥性防治工作,降低抗生素抗藥性對全民健康的威脅。
莊署長說明,正確清潔雙手對於感染管制、抗藥性管理與病人安全至關重要,不僅能降低傳染病發生與傳播,更能保護自己和他人。今年世界手部衛生日主題「It might be gloves. It’s always hand hygiene.」,就是強調無論是否戴手套一樣容易遭受污染,且無法提供百分之百的保護,不當使用手套既浪費資源,也未必能有效降低抗藥性微生物之傳播。因此,無論是否戴手套,均須落實洗手的時機與正確洗手步驟,結合適當使用手套,才能有效防止抗藥性微生物傳播及減少衍生之醫療廢棄物對環境不良的影響。疾管署也將持續與醫療院所合作,推動手部衛生,運用感染管制查核、教育訓練、成效評估及報告回饋等機制,逐步提升全國手部衛生的品質文化,提供安全的醫療照護環境。
疾管署呼籲,落實手部衛生是預防疾病最好的方式之一,醫療及照護機構工作人員及照顧者應遵守洗手5時機:「接觸病人前」、「執行清潔/無菌操作技術前」、「暴觸病人體液風險後」、「接觸病人後」、「接觸病人週遭環境後」,同時民眾也應在「吃東西前」、「接觸小孩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看病前後」,落實正確洗手7步驟:「內」、「外」、「夾」、「弓」、「大」、「立」、「完」,共同加強手部衛生,守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