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儷絲 李振麟/台北報導
在中國, 女媧捏泥造人; 或聖經中, 上帝用泥造亞當; 希臘神話中,也有普羅米修斯用火和土捏出人; 阿拉伯的創世神話說,同樣是泥土造人; 紐西蘭的毛利人, 依舊是取河邊泥土造人….等, 在如此多的巧合下可知, 煉泥術在不同文明, 從古至今皆與人類習習相關 。
疫情下的台灣, 讓許多藝術家或專業人士留下來, 在奇異恩典下仍可以舉辦展覽來傳遞美麗的力量與感動, 在紐約將近40年以「彩鑲瓷-雕塑與微雕塑」著名的藝術家蔡爾平, 與來自日本大阪的攝影師岡本孝因而相遇, 在倫敦策展人陳欣婷的策畫下,以《美的信使-煉泥術》為主題, 藉由作品來傳遞人的情感與其信念。
在紐約30多年的藝術家蔡爾平與莊惠芳夫婦, 在美國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語言- 以瓷土煉泥創造了- 雕塑與微雕塑「彩鑲瓷」作品, 並在美國獲得許多大獎, 包括2019同獲頒美國MOCA傑出藝術家「傳承獎」,以泥塑造「美的信使」,並與當代人類產生更多連結與對話, 並表示 「藝術不只存在博物館, 穿戴的微雕塑作品不只是貴重寶石,當我們選擇一件配在身上的微雕塑時,傳達了我們的信念,鼓勵每個人重新省思體會生命意涵,當作品與你產生對應,才有真正的價值。」
旅台日本攝影師岡本孝, 京都佛教大學畢業, 電視劇,電影,MV,雜誌等演員與男模。來台六年多, 與萬華、龍山寺建立特殊情感, 經常徘徊並紀錄廟宇時, 感念臺灣傳統建築廟宇的裝飾,透過鍊泥而成的作品, 成為聚集祈禱的信使; 也透過拍攝萬華許多蝴蝶或被眷養的變色龍等, 與蔡爾平藝術家作品互相呼應, 提醒人們愛護自然並謙卑尊重, 讓人與自然能和諧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