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零食「索仔條」香脆可口 嘉市巷內飄香50年

(記者黃昭博/嘉義報導)俗稱「索仔條」、「蒜蓉支」的麻花捲,是從日據時代就盛行的傳統零食,高齡80歲的朱炎森先生手工製作兼販售近50年,店面及廠房藏身嘉義市友忠路巷內,目前他的長孫朱倍毅接棒及發揚光大,再多研發出五種口 味,讓單純、天然又古早阿公味道的傳統零食,給現代的小朋友,也有品嚐的口福;朱炎森說,製作傳統手工麻花捲利潤很微薄,幾乎無人願意傳承,嘉義地區也只剩下他所創建的「朱家麻花捲」繼續飄香,值得品嚐,香脆可口,吃上一口會讓人回味無窮。

圖/嘉義市朱家麻花捲創辦人朱炎森(右1)與孫子朱倍毅合影。記者黃昭博翻攝

近十餘年來,麻花捲成為屏東小琉球代表性美食,世居嘉義市的朱炎森則表示,早在他幼時的日據時代,就已經有麻花捲零食,各地稱呼不同,有的叫「索仔條」,也有說是「蒜蓉支」,商場則統稱為麻花捲。

圖/嘉義市長黃敏惠與朱家麻花捲朱倍毅合影。記者黃昭博翻攝

為了生計,28歲那年,朱炎森經友人的介紹,前往高雄學作糕餅,但他獨鍾麻花捲,因為單純簡單易學,很快就上手傳統麻花捲的製作技藝,他與太太將製成的麻花捲,放入四方型加蓋的鋁桶內,各自帶往傳統市場零售,雖只有原味及糖霜二種口味,但生意出奇地好,漸漸有中小盤商找上門批售,打開朱家麻花捲的知名度。不過他感慨地說「現今做傳統手工的索仔條,賺沒錢」,幾乎都沒有接班人,朱家麻花捲應該是嘉義地區所僅存。

圖/嘉義市朱家麻花捲香脆可口。記者黃昭博翻攝

朱先生的長孫朱倍毅自幼就看阿公、阿嬤的「麻花捲人生」,服完兵役也投入生產,近二十年來,在阿公的指導及鞭策下,再研發出黑糖、椒鹽、海苔、梅子及芝麻等五種口味並成立「品承商行」,為讓消費者有更多樣化的選擇,朱家麻花捲在嘉義市友忠路788巷10號巷弄內,期盼美食更加發揚光大,除了發貨給中盤商,未來希望也能打入國際市場。

朱倍毅說,他所生產的麻花捲食材天然,每日手工現做,絕不用回鍋油及防腐劑,更重要的麵團發酵的時間控制,及擰條要純手工,才能做出香脆適中的麻花捲,讓現代的小朋友也有機會品嚐百年的傳統零食。

朱家麻花捲網站:https://jhu-jia.com

author avatar
引新聞
引新聞INNEWS為綜合型新聞網站,由天勢國際有限公司於2020年3月創建,新聞團隊是由一群專業、年輕、創意集結的媒體人所成立,秉持客觀與中立新聞報導,為讀者提供「引領潮流、吸引眼球」的第一手熱門資訊,以及用最簡單的方式讓您輕鬆瞭解時下最火熱的新聞事件整理包,同時將品牌精神完整傳遞觸及廣大優質用戶。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