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韓國觀光公社
文/東焱
如果你以為韓國的冬天,只是「滑雪+烤肉+咖啡廳」,那你可能錯過了一個更深層的旅行選擇。
在江原道的群山與雪野之間,或濟州島火山地形圍繞的海景旁,冬天的韓國,其實藏著另一種節奏,那是一種讓身體慢下來、心情靜下來的 溫泉與療癒文化。

來源 중앙일보
你可以想像這個畫面:
戶外氣溫接近零度,雪靜靜落下,溫泉水面蒸氣裊裊,你的肩膀與後背被溫水包圍,世界像被按下靜音鍵。那不是奢華,是重新學會呼吸。
韓國的冬季溫泉文化,主要分布在兩個區域:
一是江原道,另一個則是濟州島。
江原道,對多數台灣旅客來說可能是「滑雪勝地」,但其實它同時也是溫泉密集區。從平昌、大關嶺到束草一帶,不少溫泉旅館與度假村都結合滑雪場、生態森林與療癒住宿,形成一種「白天滑雪、夜晚泡湯」的冬季生活節奏。你不必整天待在雪場,很多韓國旅客會刻意把行程放慢,只留一半時間泡湯與休息。
另一邊的濟州島,則是完全不同的風景。受到火山地形影響,這裡的地熱溫泉多結合海景,有些溫泉設於海岸邊,泡湯時可以直接面向濟州海。冬天少了旅遊人潮,反而成為適合深度停留的「療癒季節」。這裡的溫泉多與在地農產、香草療程結合,形成一種結合自然地景的慢旅氛圍。

來源 Visit Jeju
而真正讓韓國療癒文化獨樹一格的,還有他們的 찜질방(汗蒸幕)文化。
汗蒸幕不只是公共浴場,它更像是一種「城市版的身心修復站」。
你可以待上數小時甚至一整天,依序體驗炭房、鹽房、黃土房等不同溫度與濕度的空間,搭配簡單輕食與休息區。對韓國人來說,這是一種生活節奏的一部分,而不是觀光行程。
對台灣旅客來說,這不只是泡湯,更是一種生活文化的接觸。
你會觀察到不同年齡層的人,如何在這裡卸下疲憊、聊天、休息,這些場景,比任何打卡照片更有價值。

來源 얼루어 코리아 Allure Korea
若你想規劃一趟完整的冬季療癒行程,實務上可以有兩種路線:
一是以首爾為中心,延伸江原道。規劃 2–3 天專門給溫泉與自然,搭配短程雪地體驗,剩餘時間放回城市文化。
另一條則是濟州島路線,把行程節奏放慢,不排滿景點,而是把溫泉+海景+在地食材當作主軸,這樣的旅程,不是消耗假期,而是在為回到生活充電。
當然,冬季泡湯與蒸氣房仍有一些實際提醒:
心血管疾病患者應特別注意溫度與停留時間;
若有高血壓、暈眩體質,建議避免長時間高溫蒸氣室;
此外韓國在2026年1月1日起,將採用電子授權(K-ETA)方式入境,下篇文章將一次統整2026全球的入境新規定。
如果旅行的意義,不只是到此一遊,而是讓自己「重新對齊」,
那麼你願意哪一次,把目的地讓給身體,而不是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