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輝映岩礦壺 葉樺洋精準詮釋台灣茶香

文/吳德亮

深秋虛掩的門忽然被風推開,驚醒手邊早已放涼的殘茶,60年陳期的珍蘭鐵觀音,少了開湯時的溫熱,冷茶在口腔內依然綻放飽和度十足的樹蘭花香,加上不斷從喉嚨深處回吐的官韻,以及幽雅內斂的杯底香,顯然不是一般茶器可以達到的境界了。以陶藝名家葉樺洋的台灣岩礦茶器「星夜」新作,包括大器飽滿的瀹茶壺與堅緻如金的小茶杯等,將悠悠歲月鋪陳的底蘊詮釋得淋漓盡致,令人讚嘆。


舉起鐵瓶再度注入沸水,像拋落一樁心事一樣,輕鬆注滿陶壺後,看著熱騰騰的輕煙從壺蓋縫隙與壺嘴裊裊升起,節奏分明地把入冬前的靜謐擊碎。再將陶壺高高舉起,以距離茶海七吋的高度出湯,但見水柱毫不分岔地呈現渾圓飽滿的拋物線,涓滴不漏地注入。並特意在水位達到七分時驟然煞車,瞬間斷水也無任何茶湯滴落或滲出。就功能性與實用性而言,葉樺洋的壺藝堪稱無懈可擊了。

歷經疫情肆虐多年、兩岸茶葉與茶器市場低迷等因素,台灣許多陶藝家們或沉寂、或為遷就現實而停滯創作,許久不見的葉樺洋,忽然攜來十多件最新創作的岩礦壺與茶杯,渾圓飽滿的壺身、玲瓏有致的曲線;看似簡約,卻包含馬鞍、竹節、朝笏等意象構成的紋飾壺把;無論造型與質感都明顯看見他不斷的創新與精進。

 

特別的是在色溫燈下反覆端詳,今日攜來的作品,感覺萬點星光在天際中撞擊上升的浪漫,彷彿梵谷的名畫,金釉點點突破層層厚重的油彩飛出,穿過重重的黑暗為茶香照路,再放任深邃的藍如流星雨般大快灑落。顯然不僅在飽滿色澤的繪畫元素中追求意境,又含蓄地營造柔和婉約的意象,為茶器披上滿天星斗閃爍的夜色。

沒錯,葉樺洋的「星夜」新作,很難不讓觀者想到大畫家文生‧梵谷於1888年所創作的油畫《夜晚露天咖啡座》吧?獨特的冷暖色調交集與透視法,巨大的黃燈照亮了露臺、立面、人行道,甚至將燈光投射到街道的鵝卵石上,在星空背景下彷彿都在葉樺洋飽滿色彩的新作中逐一浮現,並在金釉構成的金色光點注入湛藍中逐一覺醒。包括梵谷之後陸續創作的《羅納河上的星夜》與更為人所熟知《星夜》中描繪滿天繁星的畫面。

其實很早前我就對葉樺洋的岩礦茶器多有著墨,他的作品以實、岩、簡為基石,對壺的實用性、岩礦石材的選用、化繁為簡的制壺理念,在陶藝界獨樹一格,從早年的柴燒到深入岩礦壺的領域,每每讓人驚豔。在各種陶土中添加了不同岩礦的比例與胎壁厚薄反覆試煉,燒製時的測試更是曠日廢時,往往一個系列作品得歷經一年的測試近百種的配方,更因多次高溫氧化還原,大量的碳素與土胚內的矽、鉀、鈉、鐵產生共熔現象,使得土胎質地更加堅硬,壺胎呈現光芒的質感,烈火焠煉的作品從出水、斷水、握持,到壺蓋與壺身的密合度等都無懈可擊,讓造型與色彩更臻於完美的境界。

熱情且樂於助人的台灣岩礦名家葉樺洋
author avatar
編輯部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