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輔大開講 揭「基礎研究」如何造就新藥奇蹟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輔仁大學今(6)日舉辦「從諾貝爾獎到AI—人工智慧如何影響科學與醫學領域」國際論壇,邀請2013年諾貝爾生醫學獎得主、耶魯大學James E. Rothman教授來台演講,分享基礎研究對醫學進展的重要性。由藍易振校長主持的論壇,雲集梵蒂岡涂克森樞機主教、中研院陳建仁院士、國衛院司徒惠康院長等國際級學者,共同探討AI在生物醫學、臨床診療與倫理面向的深遠影響,現場座無虛席、掌聲不斷。

國際論壇貴賓合影,左至右,國家衛生研究院司徒惠康院長、中央研究院陳建仁院士、Prof. Joy Hirsch、Sterling Prof. James E. Rothman、涂克森樞機主教、輔大藍易振校長、輔大醫學院廖俊厚院長,照片由輔仁大學提供

Rothman教授以主題「我們為什麼要做基礎研究」(Why We Do Basic Research)開場,指出現今許多廣泛使用的醫藥技術——包括膽固醇藥物——皆源於半世紀前對細胞囊泡的基礎研究。他提醒,基礎科學的價值不僅在當下的成果,更在於長遠積累帶來的意外發現,「真正的科學進步往往是當時誰都沒料到的結果」。這番話,讓現場學者深思AI能否同樣開啟新的「基礎思維」時代。

Sterling Prof. James E. Rothman以「我們為什麼要做基礎研究」為題進行演講,照片由輔仁大學提供
AI盛行受到全球關注但應如何使用值得關注,輔大藍易振校長擔任分組座談提問人,照片由輔仁大學提供

隨後進行的「從學習到發現:AI於醫學的轉化力量」座談中,藍易振校長與廖俊厚院長引導討論AI如何成為醫學研究新推手。涂克森樞機主教強調,「科技必須服務人類尊嚴,而非取代倫理思考」,提醒社會警惕演算法偏見可能帶來的不平等。陳建仁院士也指出,AI醫療的未來關鍵在「信任」,如何平衡創新與個資保護,是台灣以健保大數據引領全球的重要課題。

諾貝爾獎得主蒞臨輔大演講獲得熱烈歡迎,師生擠滿會場,照片由輔仁大學提供

新聞來源:輔仁大學

author avatar
許 家源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