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哲偉專欄】2027台海危機非空穴來風

文/鄧哲偉 臺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倫敦戰略研究機構Sibylline近日發布報告警告,一場結合科技、地緣與經濟的「多重危機」正悄然成形,2027年可能是全面爆發的關鍵年份。報告指出,美中AI競賽、台積電晶片供應與台海軍事對峙,正交織成全球戰略的不穩定三角。若局勢持續惡化,2027年或將成為人類新冷戰的轉折點。

晶片戰成新冷戰導火線

AI時代的勝負取決於運算能力,而運算能力又仰賴晶片。台積電是全球最關鍵的技術節點。無論美國或中國大陸,都離不開台灣的先進製程,使得台灣不只是地理前線,更是科技前線。Sibylline警告,中國若要確保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可能在2027年前對台採取封鎖或「隔離」行動,以阻斷美國取得先進晶片,削弱其AI競爭力。這種策略可能以灰色地帶的科技封鎖與經濟脅迫為主,而非傳統軍事入侵,但仍足以衝擊全球供應鏈。

歷史節點加劇危機感

2027年對中國具有象徵意義:其一,解放軍建軍百年,習近平強調要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外界普遍解讀為「軍事現代化達標」的最後期限;其二,習近平任期進入關鍵期,內政與經濟壓力並行,對台行動可塑造成「民族復興」的政治籌碼。這兩個因素,使2027年成為北京可能採取行動的高風險年份。

美中AI軍備競賽臨界

美中AI軍備競賽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美國雖在演算法與創新應用領先,但若失去台灣晶片支援,實力恐受削弱;中國則在AI治理與監控應用上積極突破。雙方的角力不僅是科技之爭,更是制度與戰略之爭。若中方在2027年前對台採取行動,不僅可搶占戰略與科技主導權,也可能趁美國內政與選舉干擾之際,減低美方即時反應能力。

全球經濟風險同步升溫

2027年的危機不只軍事層面,AI泡沫、能源轉型壓力、債務通膨及供應鏈重組,將形成系統性風險。若台海危機爆發,晶片價格暴漲將連帶影響電動車、雲端運算與國防科技,全球市場可能重現類似「1973石油危機」的震盪,甚至引發新一波經濟衰退。

台灣需提前部署

對台灣而言,2027不只是危機,更是考驗。政府應提早建構「韌性防衛」與「供應鏈備援」,加強能源自主與資訊安全,並深化與民主盟國的科技合作。同時,保持政治穩定與對話空間,避免成為美中角力的犧牲品。台海和平不只是台灣的責任,更攸關全球經濟與科技秩序。2027年的倒數計時,已經開始。

%E9%84%A7%E5%93%B2%E5%81%89 3 3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原始新聞來源 【鄧哲偉專欄】2027台海危機非空穴來風 臺灣郵報.

author avatar
臺灣郵報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