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博愛醫院揭語言遲緩警訊 早療是孩子未來的轉捩點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家住宜蘭的3歲女童瑄瑄(化名)由阿嬤帶大,直到兩歲半仍未開口說話。阿嬤原以為「大隻雞慢啼」無妨,讓孩子自由發展,未料半年後發現鄰居孩子早已能叫媽媽,才驚覺孫女語言發展異常。經羅東博愛醫院復健科兒童聯評中心介入治療半年,瑄瑄終於學會數數與簡單表達,讓一家人放下心中大石。

語言治療師透過遊戲互動引導孩子進行語言與認知訓練以積木遊戲結合治

羅東博愛醫院語言治療師林羽希指出,若孩子在1歲半後仍未出現任何口語表達,甚至連簡單的單字都不會說,應儘速進行語言發展評估,以排除語言遲緩或其他發展問題。她強調,「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是決定療育成果的關鍵,傳統「大隻雞慢啼」的觀念應該與時俱進,不應延誤孩子的黃金學習期。

羅東博愛醫院復健科附設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聯評中心由跨專科醫療團隊進行

羅東博愛醫院復健科附設的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聯評中心),集結小兒科、復健科、心理師與語言治療師等跨領域專業人員,能釐清發展遲緩的原因並完成進一步診斷,根據評估結果安排個別化早期療育計畫。林羽希表示,中心能協助家長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態,並提供復健及社福資源,讓慢飛天使獲得最適切的支持。

如果孩子到 1 歲半後還沒有任何口語表達就建議帶孩子進行語言發展評估及早確認

醫療團隊提醒,發展遲緩不等於永久性障礙,透過持續追蹤與早期療育介入,許多孩子能在入學前趕上同齡發展。專家呼籲家長應留意孩子的語言、動作及社交行為變化,若有疑慮應主動尋求專業協助,別讓「等一等」成為「錯過一生」。

新聞來源:羅東博愛醫院

author avatar
許 家源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