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腫瘤潛伏半年 醫揭「胃腸道基質瘤」高風險族群:40歲以上最該警覺

【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68歲的陳先生原本因腎臟疾病於他院就醫,竟在例行檢查時意外發現胃部疑似腫瘤。半年後至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外科及肝膽腸胃科追蹤檢查,經胃鏡與電腦斷層掃描確診腫瘤超過2公分。醫師建議立即手術切除,最終透過「3D立體腹腔鏡手術」成功摘除腫瘤,術後當天即可下床活動,一週內順利出院。追蹤一年多來恢復良好,未見復發跡象。

主刀的何正中醫師指出,陳先生的腫瘤經病理檢驗為「胃腸道基質瘤」(GIST),此類腫瘤與基因突變有關,好發於40歲以上族群,尤以50至70歲最常見。由於早期幾乎無明顯症狀,往往直到腫瘤變大、出現腹脹、腹痛或黑便等異常才被發現。若腫瘤直徑超過2公分,惡性風險便顯著升高,建議儘早手術切除並送病理化驗,以確定後續追蹤與治療方針。

基隆醫院引進的「3D立體腹腔鏡手術」讓醫師能配戴特殊立體眼鏡,在螢幕上獲得深度視覺判斷,提高手術精準度與安全性。與傳統需10至15公分傷口的剖腹手術相比,3D腹腔鏡僅需4個約1至2公分小傷口即可完成,術後疼痛少、恢復快,患者甚至可當天行走。何醫師提醒,若民眾出現黑便、長期腹脹或食慾不振等症狀,務必盡速就醫,避免「沉默腫瘤」擴散威脅健康。

新聞來源: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

author avatar
許 家源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