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園治安成隱憂,高雄市議員林智鴻:善用「AI+民力」,增設AED

圖:高雄市議員林智鴻辦公室提供

報新聞/編輯部

「公園使用不只要民眾『開心』,更要『安心』!」高雄市議員林智鴻20日於議會工務部門質詢時指出,公園處花費許多心力維護大型公園,但有關保全人力少、工作繁重,而警員勤務繁重也令巡查公園頻率難以提升,公園治安面臨重大考驗。他建議大型公園比照警察局針對治安熱點運用AI影音分析方式,普設監視器和判讀設備,再搭配緊急求救鈴,加速管理者或警方精準處置時機,同時也應凝聚社區力量,協助訓練與成立巡守隊,以民力填補人力不足之處。另外,他也發現公園處目前尚未在衛武營公園配置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難以因應突發急救事件,要求該處儘速改善。

 

林智鴻表示,果嶺公園於本月10日開幕後,獲得各界一致好評,而為了確保該園區治安,公園處於各時段設置3名保全,警察局也以「8處巡邏箱、每次6人、2小時1次」的巡邏密度加強巡查,但這些對於佔地70公頃的偌大園區來說仍顯吃緊。他又彙整公園處轄管前五大面積公園資料,發現澄清湖、果嶺、衛武營、中央公園和中都等五座公園,當值保全為1至4人不等,澄清湖每人平均須負責的範圍為90餘公頃,其餘則為20餘公頃,同時還得負擔固定哨、巡邏哨、規勸違法、填報工作日誌、園區進出管制等業務,要維護公園安全似乎並非易事;至於警力部分,除果嶺外,僅有1至3處巡邏箱,巡邏密度最多為4小時1次,而衛武營和中都的巡邏密度最低,以「每次2人、每日2次」方式為之,就客觀數據而言,似乎有所不備,也因此產生治安死角與危機。

圖:高雄市議員林智鴻辦公室提供

但林智鴻認為,光憑增加預算聘請保全,恐怕所費不貲,而要勤務繁重的警察派遣更多基層放下其他工作,去巡邏公園,也並不務實。他主張以「AI+民力」解決此一痛點。他以2022年高市曾榮獲「IDC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SCAPA)」優勝肯定的「3D治安巡檢預警系統」為例,建議公園應參考相關技術,運用聲音和行為影像的異常判斷狀況,加上在一定距離、範圍固定設置求救鈴,便能幫助管理單位或警方能精準判斷治安事件,進而迅速執法。此外,作為使用公園的主體,在地熱心民眾若能由公園處妥適訓練,進而組織起來成為巡守隊,相信對公園治安能有偌大助益。

 

而針對大型公園急救量能,林智鴻也發現,前述五大公園之AED設置也明顯不足,諸如澄清湖3台、果嶺3台、中央公園僅1台,若面對園區內的遠距離突發狀況,恐耽誤時程,而衛武營、中都更是連1台都沒有;他進一步指出,就算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設置高達12台的AED,但衛武營公園綠地範圍卻連1台都沒有,配置明顯失衡,若發生意外,「取得器材距離」將與「橫向行政聯繫」形成搶救雙重障礙,屆時若有萬一,恐不堪設想,要求公園處不只應儘速改善,並應研議出各園區取得器材之合理距離、範圍,以此標準在公園普設AED。

 

林智鴻認為,公園使用不只要民眾「開心」,更要民眾「安心」,而在公園治安的問題上,一味要求增加保全人力或見警率,只是治標不治本,他強調,高雄走在智慧城市發展路上,必須務實用新科技、新思維的前瞻視角,來翻轉沈痾,解決民眾痛點,呼籲公園處必須超前部署、謹慎應處,不要讓美麗且器材越來越多元的公園,因著違法或不幸事件的發生,而功虧一簣。

author avatar
編輯部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