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哲偉專欄】國民黨主席選後的「災後重建」五大任務

文/鄧哲偉 臺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國民黨主席選舉落幕,勝者固然值得祝賀,但真正的挑戰,從此刻才開始。這場選戰激烈、派系對立、理念交鋒,無疑讓黨內元氣受損,如今該思考的不是誰贏誰輸,而是如何「災後重建」。國民黨要走出內耗、重塑形象,必須從五個面向著手。

一、以和為貴,善用人才
無論最終是郝龍斌或鄭麗文當選,黨的團結應是首要任務。若郝龍斌勝出,建議延攬鄭麗文出任副主席,繼續推動黨內改革,讓新思維能在穩健路線中落地;反之,若鄭麗文當選,也可尊郝龍斌為榮譽黨主席,協助推動兩岸和平與派系整合。這樣的互信安排,不僅可化解選後裂痕,更能展現黨的包容與格局。

二、整合政見,凝聚共識
此次六位候選人提出許多寶貴主張,包括數位轉型、青年培力、藍白合作及中南部基層重建等,這些不該在選舉後被遺忘。新任主席應成立「政見整合小組」,把具可行性的政策納入黨務推動藍圖,形成共同施政方向,讓支持者看到黨的集體智慧與誠意。

三、推動藍白合作,備戰2026
2026年地方選舉已迫在眉睫,國民黨若仍單打獨鬥,恐難取得最大勝算。新任主席應儘速與民眾黨建立機制性合作模式,以地方為起點,從議員、縣市長層級進行策略分工與互補。藍白若能形成「政策聯盟」,將能在中間選民中創造更大加乘效應,也為2028年中央政權再起奠基。

四、強化地方與青年動能
國民黨長期在地方根基深厚,但近年青壯世代流失嚴重。新主席應推動「青幹再造計畫」,讓青年有舞台、有資源參與黨務與選戰。同時強化與縣市長、議會黨團的垂直整合,讓中央決策能下達基層、基層聲音能上達中央,恢復黨的組織生命力。

五、重塑品牌,回應時代
國民黨需要的不只是選舉勝利,更是形象翻轉。新任主席應積極與社會對話,關心能源轉型、ESG、公益、地方創生等議題,讓藍營不再被視為「守舊的政黨」,而是「能改革、敢創新的中道力量」。唯有重新贏得社會信任,國民黨的重建才算真正完成。

總而言之,黨主席選舉只是「重生的起點」。勝選者若能以團結為念,以改革為志,以社會為本,國民黨的災後重建不僅可能,更能成為藍營再起的新篇章。

%E9%84%A7%E5%93%B2%E5%81%89 3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原始新聞來源 【鄧哲偉專欄】國民黨主席選後的「災後重建」五大任務 臺灣郵報.

author avatar
臺灣郵報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