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昱成/台北報導】2025年適逢國慶連假,「國際住棚文化藝術節」於象徵歷史與重生的地點—台北四四南村盛大登場,活動特別結合節期意義與時代關懷,除慶賀節期外,也盼望集結眾人為近期受創的花蓮土地代禱,傳遞愛與盼望。

今年活動更具特別意涵,往年長期合作的敬拜團與表演團體,此時紛紛投入前往花蓮協助災後重建,因此本屆於台北現場,將表演型式轉化為「全球AI音樂創作徵集」,邀請世界各地創作者以AI科技詮釋「住棚節」的信仰核心—紀念祖先在曠野中的苦境,並思想神的同在與引領。
此次活動由多個單位共同協力推動:指導/參與單位:好日市集、全人法學中心、中華信望愛基金會、古俬國際有限公司、基督教論壇報、台北靈糧堂、台北佳音教會、亞太青年學院聯盟、承業法律事務所、台灣未來教育研究學會、靖天集團、天品集團、鈺源王國有限公司、臺北基督學院、亞威AI智能商務應用教育管理學院、大衛異象電影工作者協會、CKFF國度影展、亞威社群行銷有限公司。

執行主辦大衛異象電影工作者協會理事長張楷文表示,今年的活動創舉「住棚節AI音樂創作大賽」,徵件期間僅短短十五天,便吸引全球近上百件作品投稿。這些作品皆以「住棚節的祝福」為主題,展現AI在音樂創作中的強大賦能與創造力。
AI技術讓創作者能在短時間內整合資料、理解聖經典故、提煉節期意涵,並轉化為具靈性深度的音樂語言。對大眾而言,AI協助他們透過資料生成過程更深入了解「住棚節」的歷史與信仰背景;對創作者而言,這則是一場生命更新的創作旅程,在創作過程中再次思想「住棚」所象徵的上帝同在與帶領。
AI賦能藝術開啟影視音創作新世代,大會徵件執委會CKFF執行長黃頌揚說明,此次AI音樂創作大賽,不僅是一場藝術比賽,更是一場關於「創作未來」的預告,AI正以驚人的效率與量能重塑影視音產業的創作流程,從旋律生成、歌詞靈感到編曲設計,AI皆能協助創作者突破技術瓶頸、縮短製作時程,並激發更多跨界合作的可能。

對影視音工作者而言,AI不只是輔助工具,更是一股提升生產力與創意表達的全新動能。它讓創作者得以專注在「意念」與「靈感」本質,將繁複的技術執行交由AI完成,讓藝術創作回歸核心靈魂與故事的傳達。
主辦單位之一亞威AI智能應用學院陳志寬院長,也呼籲尚未接觸AI的藝術家、教育者與年輕世代勇於嘗試,AI不會取代人類創作的靈魂,反而成為讓人類思想更自由流動的橋樑,正如住棚節提醒人們在曠野中經歷神的同在,AI技術亦讓創作者在未知的創作旅途中,看見更多生活上與恩典。
最後全人法學中心戚本律律師更說到住棚節(Sukkot)是聖經中耶和華神所訂的節期,是神與人相會的日子,最初是紀念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時神的保護與供應;而如今更是表徵神與人的同在,也宣告出將來耶穌要再來的永恆國度,根據聖經,未來世界各國將在住棚節朝見敬拜神。
國際住棚文化藝術節期盼以信仰為根、以AI科技為翼,持續連結世界各地的青年創作者,讓藝術成為祝福的語言,讓科技成為愛的延伸平台及工具。
原始新聞來源 「2025國際住棚文化藝術節」透過AI音樂創作為花蓮祈福 臺灣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