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源記者 / 綜合報導】
許多人都有過睫毛掉入眼中的瞬間不適,當下反射動作是揉眼,卻可能埋下更深的危機。這種「異物感」的更高階威脅是醫學上的「睫毛倒插」。這不是單純的脫落,而是睫毛生長方向異常,朝內彎曲、反覆摩擦眼球表面最脆弱的角膜或結膜。眼科醫師林芸萱指出,睫毛倒插最輕微是持續的流淚、紅腫,嚴重時卻是角膜反覆破皮、潰瘍,最終可能導致結疤,造成永久性視力損傷。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這看似小問題,卻是影響民眾眼部健康的常見疾病,不容輕忽。更值得一提的是,針對普遍的擔憂——掉進眼睛的睫毛會不會跑進「眼球後方」?醫師澄清,由於眼睛結構的保護機制,異物不會跑進顱內或眼球深處,但錯誤的處理(例如:揉眼)才是導致角膜受傷的真正風險。
面對睫毛倒插的治療,並非只有「拔除」一途。林芸萱醫師說明,治療方式需根據病因(如慢性發炎、眼瞼鬆弛、結疤等)和嚴重程度來選擇,這也涉及醫病間的醫療倫理與風險評估。最簡單的鑷子拔除法雖然快速,但睫毛會於 2-6 週內長回,治標不治本。若要追求長效,則有利用熱能或電流的電燒法(仍有 20-40% 復發率)及透過低溫破壞毛囊的冷凍法(可能造成色素變淡或結疤)。對於大範圍或持續性的睫毛倒插,手術是目前的根治選項,透過調整毛囊方向,使睫毛向外翹出。然而,手術存在 2-4 週的恢復期,術後紅腫、瘀青、異物感等都是可預期的術後風險。醫師強調,無論選擇哪種方式,必須經由專業檢查確認角膜受損狀況後再決定,避免自行處理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現代人追求纖長濃密的美睫,但錯誤的保養和不當的習慣,也可能成為睫毛倒插的間接推手。記者查證,林醫師特別提醒幾個常見的錯誤習慣:大力揉眼睛不僅會拉扯斷裂睫毛,也可能導致倒插;過度夾睫毛或頻繁嫁接,皆可能造成睫毛牽引性脫落,甚至永久性破壞毛囊。在藥學層面,睫毛生長液的使用更需謹慎。這類產品多含有前列腺素衍生物,雖然能幫助睫毛生長,但其潛在副作用包括黑眼圈加深、眼窩凹陷等。因此,醫師建議,日常應著重溫和清潔、均衡飲食(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B群)、作息正常,這些都是維護睫毛健康的公共衛生基本原則。睫毛不僅是美觀,更是保護眼睛的第一道防線,謹慎呵護,才是守護視力健康的長遠之道。
新聞來源:ME 生活|ME 美醫誌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