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 吳德亮
在日本三大名茶中,歷史最悠久的宇治茶產於京都南部地區,早在鐮倉幕府時代,明惠上人將榮西禪師栽植於母尾的茶樹分植於宇治,成了宇治茶園之始,長久以來就是高級茶的代名詞,也是上流人士的御用品種。
日本綠茶主要分為玉露、抹茶、煎茶、番茶、焙茶、莖茶與玄米茶等多種,其中以玉露最為尊貴,入口圓滑芬芳、有甘露味為主要特徵。抹茶則是覆下園的玉露採摘後,蒸青不加揉碾而直接烘乾,再用茶臼碾過成微細粉末的茶粉(今天已為全自動機器所取代),作為抹茶道專屬茶品。
宇治除了滿山遍野的茶園,還有一條茶香滿溢的古老街道,那原是宇治川畔、前往百年古剎「平等院」的表參道,今天則林立著喫茶所、茶舖與茶器店。其中最著名、也最為台灣茶人所熟悉的,就是已經傳承500年、作為幕府將軍御用茶的「三星園–上林三入本店」了。第16代掌門不僅擅於茶園管理與茶品行銷,選茶、製茶的功力更是一流;為了推廣宇治茶,一樓作為喫茶並販售茶品,店內聘用了中文、英文等多國人員,公開展示茶葉磨成抹茶的過程,還在一樓擺上了一箱箱堆疊的古老茶箱,向來自全球的遊客展示源遠流長的製茶歷史。
上林三入創業於日本戰國後期的天正年間(1537年),約在名將織田信長時期。據說早在1578年,茶聖千利休於大阪城為豐臣秀吉舉辦茶會,所用茶品就是上林家所提供。至江戶時期,又成了德川幕府將軍家御用茶鋪,代代掌門均以「茶師上林三入」的名號傳承,至退休後就成了「上林三休」,至今在本店二樓的文物展館「三休庵」內,還懸掛有第一代上林三休的畫像。
在友人的推介下,我有幸結識了現任第十六代掌門,彷彿還活在上一個世紀的他,從不抽菸、不喝酒、不打小白球,更不用手機跟電腦,從18歲繼承家業到今天年逾60,始終以傳統手藝維持最頂級的抹茶滋味。任何一杯茶只要經他輕輕一聞,就能立即判斷茶品出處與生產月份,而勇奪「全國茶審查技術競技大會」六段認定判定士資格,堪稱是日本最著名的評茶大師了。
今天在二樓的展館,還陳列有豐臣秀吉、千利休等名人的書信,以及室町時代使用過的茶壺、1876年代表參加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的證書、明治天皇結婚25週年獻上御茶的文件,以及各式老茶器、老照片等。
江戶時代(1603~1867年),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正式將宇治茶定為獻給將軍家的御用茶,並在1633年把新茶從宇治運往江戶(今天的東京)的搬運過程,命名為「茶壺道中」。不過「茶壺」指的卻非華人世界所稱的茶壺,而是裝茶品的「陶甕」;在日本,泡茶用的小壺一般稱做「急須」,燒水用的鐵壺或銀壺稱為「湯沸」,盛水的陶壺則稱為「土瓶」,看官可千萬別搞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