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貿易順差攀升至54.9億美元 連64月正數能否抵擋全球製造業寒流

印尼貿易順差攀升至54.9億美元 連64月正數能否抵擋全球製造業寒流

[索引新聞|編輯部/印尼快訊] — 印尼中央統計局(BPS)於10月1日公布,2025年8月印尼貿易順差從7月的US$ 4.18億大幅躍升至US$ 5.49億,這是自2020年5月以來連續第64個月維持順差,累計1至8月總順差達US$ 185.13億,顯示印尼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下仍保持強勁出口韌性。


順差背後的真實驅動力為何?

根據《Kontan》10月1日的報導,BPS數據顯示8月出口總額達US$ 185.13億,較去年同期增長,主要由非石油與天然氣(non-migas)領域帶動,其中棕櫚油及其衍生品、煤炭、鋼鐵製品等大宗商品持續成為出口支柱。與此同時,進口額控制在US$ 155.99億,顯示政府在管控進口與推動進口替代政策上取得一定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印尼對美國、印度與菲律賓的貿易順差持續擴大,但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仍是最大隱憂,反映出印尼在產業鏈上對中國中間財及資本品的高度依賴尚未有效改變。此外,印尼政府自2024年起大力推動的下游化(hilirisasi)政策,要求礦產原料必須在境內進行初步加工後才能出口,此舉顯著提升了出口產品的附加值。

全球製造業放緩如何考驗印尼?

《Kontan》10月1日另一篇報導指出,亞洲製造業活動在9月出現普遍萎縮,主要受到中國經濟放緩與美國關稅政策影響。這對高度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印尼構成潛在威脅,尤其是煤炭與棕櫚油的需求可能因全球製造業降溫而減弱。

不過,印尼央行(Bank Indonesia)已於9月17日將基準利率(BI-Rate)從5.00%下調至4.75%,這是連續第三個月降息,旨在刺激國內需求並支持經濟成長目標。根據央行官網聲明,這項決策與2025年及2026年通膨率預期持續處於2.5%±1%目標區間一致,同時也考量到維持印尼盾(Rupiah)穩定的必要性。


重點觀察與決策提醒

  • Q1: 印尼連64個月貿易順差的背後,是否意味其製造業升級與下游化政策已見成效?台灣製造業在印尼布局時,如何借力當地政策紅利進入其內需市場或成為區域出口基地?
  • Q2: 印尼對中國貿易逆差持續擴大,而台灣在電子零組件、機械設備等領域具競爭力,是否有機會成為印尼減少對中依賴的替代供應商?如何透過新南向政策深化產業合作?
  • Q3: 印尼央行連續降息以刺激經濟,但全球製造業放緩將如何影響印尼大宗商品出口?台灣投資者在評估印尼礦業、農業相關投資時,應如何平衡短期景氣循環風險與長期政策支持的機遇?
印尼貿易順差攀升至54.9億美元 連64月正數能否抵擋全球製造業寒流
圖/僅供示意

本文出自:索引新聞 INDEX News
原文連結:https://news.org.tw/17736/
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

author avatar
索引新聞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