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度優質建築大獎」 現正接受提名 放寬大灣區及國際項目參賽資格要求 促進跨區域交流

香港 –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 2025年9月9日 -「2026年度優質建築大獎」現已接受提名。兩年一度的「優質建築大獎」被譽爲「建築界奧斯卡」。該大獎由香港十個具代表性的建築及建造界相關專業學會及機構共同籌辦,至今已有二十餘年歷史。大獎旨在表彰香港、內地和海外的優質建築項目及在項目中充分發揮團隊精神的優秀隊伍。

2026年度優質建築大獎由香港房屋經理學會(HKIH擔任輪任主席,並以「智啟未來 | 綠築永續 | 協作共融」為大獎主題。目的在於表彰採用智慧化、可持續及包容性解決方案的優秀項目,以推動產業創新與綠色發展,促進社會協作進步,共建繁榮、永續的未來。今屆大獎進一步豐富獎項類別,以鼓勵本地以外,更多大灣區及海外項目參與。

放寬國際及大灣區獎項類別要求 促進跨區域建築協作

香港一直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建造業作為緊密與內地及國外跨地域協作的行業,更需要進一步拓展對外聯繫與技術交流。為此,今屆「優質建築大獎」特別放寬兩大獎項類別要求,包括「大灣區境外建築項目(包括國際)」「大灣區建築項目(不包括香港)」,歡迎內地及世界各地的優質建築項目參與,項目團隊無須包括香港註冊的公司,只需提供竣工證明。不論是住宅或非住宅、新建或翻新項目,只要符合參賽要求,均可報名參賽。此舉旨在推動香港、大灣區與國際間的建築專業互動,鼓勵更多跨地域團隊藉此平台展示優秀作品,促進經驗與技術共享,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國際樞紐的角色。

2026年度優質建築大獎籌委會主席鄭玉琴表示:「我們希望透過大獎推動業界不再只追求建築規模與高度,而是更重視項目能否結合創新科技與可持續理念,並真正回應使用者和社區所需。尤其在香港及大灣區發展融合的背景下,跨專業、跨地域協作已成必然趨勢。今屆放寬參賽資格,正是為了鼓勵更多大灣區與國際團隊參與,共同提升區域建築標準。」

評審團主席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屋宇署署長何鎮雄先生,JP指出:「建築不僅是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我們鼓勵參賽項目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展示可持續及共融建築設計,實踐創新及智慧科技於設計、建造、樓宇管理及保養等範疇,為締造香港成為更宜居城市注入新動力。」

提名詳情及重要日期

「2026年度優質建築大獎」現已開放提名,截止時間為20251128(星期五)香港時間中午12時正。歡迎來自香港、大灣區及國際的建築、發展、工程及相關專業團隊提交作品,競逐多個類別獎項,包括但不限於住宅、商業、文化、公共設施及城市重建項目。

活動日程表

日期 重要事項
2025年9月9日 開始接受提名
2025年11月28日中午12時正 (HKT) 截止提名
評審階段
2025年12月3至12日 首輪評審
2026年1至2月 實地考察/影片評審
2026年2月至3月 決賽入圍名單公佈
2026年3月20至21日 決賽入圍項目團隊向評審團進行匯報
2026年6月 2026 年度優質建築大獎典禮暨晚宴

參賽類別及提名資格

類別 提名資格
  • 香港住宅項目 (單幢建築物)
  • 提名項目必須為單幢建築,而不是綜合項目的一部分
  • 提名項目的主要用途必須為住宅用途
  • 香港住宅項目 (多幢建築物)
  • 提名項目必須為 相近種類的多幢建築組成的綜合住宅項目
  • 提名項目的主要用途必須為住宅用途
  • 香港非住宅項目(新建築物 – 政府,機構或社區)
  • 提名項目的主要用途必須為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
  • 提名項目可為單幢或由多幢建築組成
  • 香港非住宅項目(新建築物 – 非政府,機構或社區)
  • 提名項目的主要用途必須為非住宅用途或非政府、機構或社區用
  • 提名項目可為單幢或由多幢建築組成
  • 香港建築項目 (翻新及活化)
  • 提名項目的結構及/或公共設施必須已進行或完成翻新、修復、活化或類似工程
  • 提名項目的主要用途可為住宅或非住宅用途
  • 臨時建築物

  • 提名項目是為臨時目的而設計並建造或由非耐用物料建造
  • 提名的新建築為一個或多個用途服務,包括住宅、商業、機構以及展覽與休閒用途

*提名項目需遞交照片或影片紀錄其項目,並由評審團遠距評估

  • 大灣區境外建築項目(包括國際)
  • 提名項目必須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境外
  • 開放給所有合資格的大灣區境外建築項目提名,無需提供香港公司註冊證明
  • 提名項目需要為擁有有效竣工證明的新建或現有建築
  • 如提名項目是現有建築,該項目的物理結構和/或公共設備必須經過並完成翻新、修復、活化或類似的過程
  • 提名項目的主要用途可為住宅或非住宅用途

* 入圍項目需提交項目介紹影片給評審團進行評審

** 入圍項目不符合獲得「優質卓越大獎」、「可持續發展項目大獎 」、「創新項目大獎」獎項類別的資格

  • 大灣區建築項目(不包括香港)
  • 提名項目必須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境內
  • 開放給所有合資格的大灣區建築項目提名,無需提供香港公司註冊證明
  • 提名項目需要為擁有有效竣工證明的新建或現有建築
  • 如提名項目是現有建築,該項目的物理結構和/或公共設備必須經過並完成翻新、修復、活化或類似的過程
  • 提名項目的主要用途可為住宅或非住宅用途

* 入圍項目需提交項目介紹影片給評審團進行評審,並由評審團進行實地考察評估

** 入圍項目不符合獲得「優質卓越大獎」、「可持續發展項目大獎 」、「創新項目大獎」獎項類別的資格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澳門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和肇慶等城市。

獎項級別

獎項級別 簡介
優質卓越大獎 優質卓越大獎將會頒發予一個本港境內項目,該項目為眾多優質建築大獎獲獎者中被評為具備最佳整體質素。
優質建築大獎* 每個類別設有一個優質建築大獎,而該獎項已為類別水平中最高的表彰。
優異獎* 每個類別設有一個或多個優異獎。
決賽入圍項目* 獲提名項目只須成功通過第一階段審閱、實地考察及向評審團匯報,便可成為決賽入圍項目。

**如項目團隊無法出席評審團匯報及大獎研討會,籌委會將保留剝奪其入圍資格的權力。

特別獎項 簡介
可持續發展大獎 獎項嘉許對環保及可持續發展方面有優秀表現的入圍項目。
創新項目大獎 獎項嘉許在設計及施工技術方面展現重大創新的入圍項目。

*如2026年度優質建築大獎籌委會認為參選項目沒有達到獲獎的資格,籌委會將保留不頒發獎項的權力,而評審委員會的決定為最終決定。

**如項目團隊無法出席評審團匯報及大獎研討會,籌委會將保留剝奪其入圍資格的權力。

榮譽贊助人及評審團

榮譽贊助人
甯漢豪女士, JP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局長
評審團主席
何鎮雄先生, JP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屋宇署署長
評審團副主席
鄭玉琴女士 2026年度優質建築大獎籌委會主席
評審團成員(按姓氏筆劃 排序)
朱海山教授 香港珠海學院理工學院院長及建築系教授
李翹彥先生, JP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建築署署長
吳碧橋先生 廣東省建築業協會副會長
何烱光先生 建造業議會總監-行業發展
林健榮測量師, MH 香港品質保證局副主席
周健德工程師 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
陳日飆先生​ 廣東省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副會長
梁志添測量師 香港測量師學會會長
湯毓褀營造師 香港營造師學會會長
游錦輝先生 香港房屋經理學會會長
廖聖鵬工程師 香港建造商會會長
劉文君建築師, FHKIA, JP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
潘國英先生, JP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機電工程署署長
謝浩程先生 國際設施管理協會香港分會會長
蘇鴻輝測量師 建築環保評估協會主席

有關更多優質建築大獎及2026年度優質建築大獎的詳情,包括提名程序及過往得獎者
請登入官方網頁 www.qba.com.hk,或追蹤優質建築大獎社交媒體如下:
Facebook: QBAHK
LinkedIn: Quality Building Award
微博:优质建筑大奖
微信ID: 优质建筑大奖

請於下載相片

相片一:「2026年度優質建築大獎」現正接受報名。本屆優質建築大獎籌委會主席鄭玉琴(中)、評審團主席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屋宇署署長何鎮雄先生, JP(右)、評審小組委員會主席謝偉正工程師(左)作爲主講嘉賓出席獎項簡介會,為有興趣參賽隊伍介紹今次大獎。

相片二:本屆優質建築大獎籌委會主席鄭玉琴歡迎各地團隊踴躍參與,共同見證更多優質建築的誕生。

相片三:評審團主席兼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屋宇署署長何鎮雄先生, JP勉勵準參賽隊伍。

相片四:評審小組委員會主席謝偉正工程師冀望透過大獎提升行業的可持續性,成就優質建築。

Hashtag: #2026年度優質建築大獎




Wechat: 优质建筑大奖

發佈者對本公告的內容承擔全部責任

優質建築大獎 2026

兩年一度的「優質建築大獎」是建築界內專業人士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盛事。該獎項的旨在表揚在設計和建造優質建築方面展現出色團隊精神的項目隊伍。優秀的建築作品是現代社會繁榮和提升生活質量的基石,而優質建築大獎則致力於促進建築行業的合作發展,以確保行業保持著最高的專業水準和競爭力。

優質建築大獎 2026主題為「智啟未來 | 綠築永續 | 協作共融」,目的在於表彰採用智慧化、可持續及包容性解決方案的優秀項目,以推動產業創新與綠色發展,促進社會協作進步,共建繁榮、永續的未來。優質建築大獎將繼續鼓勵業界追求更高標準的專業實踐,並致力於推動建築業的持續發展。

author avatar
Media-outreach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