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潘蓬彬再詮釋『白馬非馬』— 從命題思辨到當代藝術的飛躍

「白馬非馬」—— 從命題思辨到當代藝術的飛躍

【波翼藝術採訪】戰國名家公孫龍提出的經典命題「白馬非馬」,原為語言與邏輯的思辨,如今在藝術家潘蓬彬手中,轉化為視覺與觀念的跨界實驗,進一步挑戰觀眾的感知與定義。
ct82553 1472 001 4
我的白馬非馬3-油畫-20P-2025年。(潘蓬彬提供)

在新作中,潘蓬彬不再執著於形似與再現,而是選擇讓「馬」以多重視角、多重媒介自由奔馳。他不僅融合立體主義的幾何解構、未來主義的速度感與動勢描繪,更參考馬列維奇至上主義的極簡哲學,揮別模仿與敘事,讓藝術回歸純粹的形式與感知。

ct82553 1472 001 5
我的白馬非馬4-油畫-20P-2025年。(潘蓬彬提供)

本期創作特別突破以往,潘蓬彬首次採用純文字書寫構成「馬」的意象,結合中國書法千年的美學傳統,將馬之形象化為筆鋒之韻。他取法甲骨文至今的各式書體,透過行草流動的線條語言,轉化為無聲之馬,重新詮釋「非馬」之意。

ct82553 1472 001 7
我的白馬非馬6-油畫-20P-2025年。(潘蓬彬提供)

潘蓬彬表示:「這次不是畫馬,而是想像馬。『白馬非馬』不再是語言的辯證,而是一場關於觀看、記憶與文化的開放提問。」

ct82553 1472 001 8
我的白馬非馬8-油畫-20P-2025年。(潘蓬彬提供)

他在創作中參考蒙德里安「新造型主義」的形式切割,卻一改原有強烈色彩,轉以黑、灰、白交錯出冷靜的思辨空間;他也鬆動點描派嚴格三原色規則,隨心取色,讓色彩如思緒般流動。在筆觸與空白之間,「未完成」成為主張,打開觀者的想像維度。

ct82553 1472 001 6
我的白馬非馬5-油畫-20P-2025年。(潘蓬彬提供)

這不只是一件作品,而是一場從古至今、從東至西的文化對話。
「白馬非馬」,不只是哲學的辯證句,更是一場藝術觀念的飛躍。


</p>
<div id=

author avatar
臺灣郵報
spot_img